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大象财局)
最近有几个朋友问我:为什么留学突然凉了?
英美留学成本暴涨,没钱买身份就没机会留下赚dallor;机构搞零门槛录取自刀,家长为冲名校,刷竞赛刷标化疯狂作弊…
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说到底,根本的原因是「留学没用了」——
既不能让一个家庭更体面(可能还会被亲戚朋友看成傻瓜),也无法带来很好的投资回报率,花上千万送小孩进藤校,月薪几千块…
2026年上海选调生,留学生彻底出局。北京广东山东重庆考编,基本也对留学生关闭了大门…
留学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
过去20年,都是哪些家庭选择留学?
奶油层。
一般是生产资料的继承者,俗称矿主富二代。
从国际幼儿园起步,读最昂贵的国际学校,初高中有一部分继续国际学校,有一部分则分流到顶尖的美高英高,申请藤校牛剑更有优势。
超过95%人都能刷到名校学历。即便孩子先天不足、能力有限、脑子不大灵光,矿坑爹妈也完全有实力用钱帮他们砸开一条路。
最有名的如PSY的儿子,不务正业声名在外,但当爹的给安多佛和埃克斯特各捐了一栋楼,又给哈佛捐了1个亿,废柴一样戴上了哈佛的学士帽…
藤校虽贵,但只要有价,就有人能买得起。
资源咖。
钱有限但资源强,顶级公立一条龙。那为什么要留学?因为资源可以顶配,但孩子真不行,别说卷高考无缘清北,海跑有的都够不着…
没个像样的学历,再强的资源也没辙,只能出国镀金。
国外TOP100的学校,可能校名都没听过,但打开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一看,能甩开北工大5页纸,就够用了…
而且,排名TOP100左右的美本,门槛低到令人发指。因为人少大学多,国际生是学校的钱袋子,就算这家不收,那家也会收。
有个中考300分的小孩被送去读美高,大学申请了一所100名左右的。结果学校特别争气,两三年把自己排名刷到70多,这孩子啥都没干,成了美本TOP100毕业生…
毕业证到手,就能理直气壮地占三油四行的坑,完成资源代际传承。
也有野心大、路子广的拿到master会再杀个回马枪,清北读个博或走4+4这类项目,菜鸟变凤凰。
为什么不在国内读研?因为研究生还要统考啊!
当普通家庭的为了编制,把师范院校特提前批刷上浙大分数线的时候,海外野系大学的输出,已经扼住了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咽喉…
精英中产二代,在高端局里根本不值得一提。
什么世界五百强的高管、年薪两百万的A8,能掏出百万、上千万爬藤看着好像挺牛逼的,都跳不出海外名校圈的底层。
我有不少外企的朋友,过去十年最热衷送小孩出国。这批基因筛选过(一代基本卷王)的小孩,爹妈对教育上心,所以普遍表现不错,大多数能拿下藤校的硕。
过去外企的老爹供一个2、3年的美硕是比较轻松的,一年五六十万的成本,年薪百万的都下场了…
但近两年全球经济不振,外企一落千丈,当年的卷王在外企写了20年PPT,失业后很难找工作。家庭财务只进不出,供一个美硕捉襟见肘。
朋友的小孩Master课程是2年的,今年毕业。本来申到了博,但川普裁撤联邦经费,项目直接砍没了。想留在美国就业买不起身份,连星巴克端盘子都不配…
前段时间朋友让孩子回国,实在供不起了。结果养了24年的孩子突然原地发疯,吓得爹妈连夜飞去了美国…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过去留学镀金能轻松换一份高薪工作,现在花了大几百万,想留不下,回国薪水几千块…
留学的副作用大于增益。
![]()
这两年有个热词儿叫「攀附」——
同样都买得起Dior,但别人拿到手小羊皮可劲儿造,刮花了再换一只就完了;你买了小羊皮先加个套,每天三炷香给它供起来,人活得还不如一只包,很累。
教育也是一样。
家里有矿的爬藤,你也爬。人家混个哈佛的学历只为酒会上充个脸面,你却要冥思苦想选什么专业好变现,多半会痛苦悔恨…
过去两年,精英家庭批量放弃留学,转轨体制内。
有留学计划也都放在了本科之后。很难想象,五年前和朋友们聚餐,话题还是「本科出国会不会有点太晚了」呢…
如今上海「选调生」也踢掉了留学生,「资源咖」马上也要批量退出留学圈了。
*选调生,是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干部候选人和各层机关核心进行重点培养,入职就有编制。
过去选调生对留学生开放,让很多家庭完成了资源传递,但今年上海政策堵死了这条路——
![]()
选调生放出400个左右的名额,仅针对北大、中央财经、华东政法、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一流大学。
也就是说,以后想拿编制都得卷高考,今年就是资源二代抱铁饭碗的最后机会…
![]()
别担心!全球排名TOP100的学校,还是能换一张上海户口的。
之前有人为了规避学历对考编的影响,用一种叫「洗澡蟹」的方式给学历洗白:从国外学校转学到国内,香港和内地都有大学会接收国际转学生,完美避开留学生身份。
笑死。
大几百万出国镀金,镀完还要费尽心机洗掉,与其这样,直接申港八大不好吗?思绪还在飞,港大就爆了:2.5万人抢1400个学位,难度堪比爬藤。
我都惊了,是都不知道即便在香港洗白学历,也未必拿得到编制吗?
以最开放的广州为例,港澳毕业生可以报考九市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选调生仍以国内高校为主。
北京2025年政策出台,不对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只能报优培。「优培」和选调生的区别是: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则属于企事业单位。
![]()
2025年过后,英美留学圈恐怕只剩「奶油层」了——
胡润2024年发布的财富报告,拥有亿元以上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13.3万户,拥有亿元可投资资产的8万户。
留学依然是一门生意,只是不可能规模化了。
之前做高端留学的朋友,今年开始琢磨转型家办(家族办公室)了。过去留学生意是扩张羊圈,现在是逮住一只羊狂薅羊毛,不要放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