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气温转凉、花粉增多,耳鼻喉科门诊的鼻炎患者数量显著上升。秋季为何成为鼻炎高发季?如何区分鼻炎与感冒?又该从中西医角度做好防护和调理?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耳鼻喉科主任朱晓宁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带来详细科普,助力大家平稳度过鼻炎高发期。
秋季鼻炎高发:三大“推手”是主因
朱晓宁指出,秋季鼻炎高发并非偶然,主要受三大因素叠加影响。其一,花粉浓度爆表,秋季是蒿属、豚草等杂草的盛花期,这类花粉量巨大且传播距离远,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最主要“罪魁祸首”;其二,天气干燥多变,秋季空气湿度低、昼夜温差大,鼻腔黏膜易受损,屏障功能下降,让过敏原更容易入侵鼻腔;其三,空气污染加剧,秋高气爽的天气常伴随静稳气象条件,导致PM2.5等污染物积聚,持续刺激鼻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鼻炎、感冒和流感:四招快速区分
不少人会把秋季鼻炎的症状误认为是感冒或流感,延误护理时机。朱晓宁给出简易区分方法,核心差异集中在症状表现、全身反应及病程上。从打喷嚏来看,秋季过敏性鼻炎会频繁发作,一次常打多个,而感冒和流感则偶尔打喷嚏;流鼻涕方面,鼻炎多为清水样鼻涕且量多,感冒和流感初期为清水样,后期会变粘稠稠后呈黄或绿色脓涕;全身症状上,鼻炎仅表现为鼻部局部不适,无发烧、头痛等全身症状,感冒和流感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发烧、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表现;病程上,鼻炎持续时间与花粉期一致,常达数周,感冒和流感通常7-10天即可痊愈。她特别强调,过敏性鼻炎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喷嚏、清涕、鼻痒、眼痒)为主,多无全身不适,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
鼻炎预警:三类信号需警惕
若本身有鼻炎病史,出现以下三类情况时,需警惕秋季鼻炎发作。一是晨起重、午后轻,早上起床后鼻炎症状特别严重,到了下午会逐渐缓解,这是因为夜间和清晨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二是一到户外就犯病,在公园、草地、郊区等植被密集的地方,症状会明显加重,而回到室内(尤其是有空调或空气净化器的房间)后,不适感会显著减轻;三是伴随眼痒流泪,鼻炎常与结膜炎“结伴而行”,发作时除了鼻部症状,还会出现眼睛痒、发红、流泪等表现。
日常防护:“物理隔离+主动净化”是关键
针对秋季鼻炎防护,建议从“外出”和“居家”两方面入手,核心思路是“物理隔离”和“主动净化”。
在外出防护(花粉隔离)上,首先要佩戴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如N95),直接阻隔花粉进入鼻腔;其次可戴眼镜或护目镜,减少花粉落入眼睛;回家后需做好“三件事”——进门前先抖一抖衣服,去除附着的花粉,进门后立即洗手、洗脸,重点清洁鼻腔和眼睛,同时及时更换家居服,避免将花粉带入室内。
在居家防护(环境净化)上,花粉浓度高的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关闭门窗,减少花粉进入;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确保房间密闭,提升净化效果;此外,定期清洁地面和床铺,减少花粉在室内沉降。
调理鼻炎: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朱晓宁表示,药物治疗可“治标”,缓解急性症状,日常调理能“护本”,增强鼻部抵抗力,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从生活习惯调整(西医日常护理)来看,坚持用冷水洗脸,能增强鼻黏膜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1-2次,可有效清除鼻腔内的花粉、灰尘等,是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保持规律作息、进行适度运动,能增强机体体质,减轻过敏反应。
从中医调理思路来看,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其“肺气虚”、卫表不固是重要诱因。调理可从一下几方面入手:穴位按摩上,经常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艾灸上,在医生指导下艾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中药穴位贴敷大椎、肺脾肾俞可起到温阳固表的作用。她特别提醒,中医调理需辨证论治,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此外,中医还有针灸,针刺蝶腭神经节,针刺迎香、鼻通、合谷等穴位可有效缓解症状;艾灸百会、命门等穴位则更适合虚寒体质人群;
最后,朱晓宁还给出中医日常调护建议:饮食上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适当食用山药、大枣、百合等有健脾益气、固表作用的食物;注意保暖避风寒,避免冷风直吹;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坚持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运动时避免到花草树木多的公园。总之,我们需要从多方面防治秋季鼻炎发作。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