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9月25日讯 (记者 孙贴静)赵先生(化名)的腹痛已经持续了近20天,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下腹刺痛,和一阵阵的发烧,让他备受折磨。辗转当地几家三甲医院,检查提示肠道有炎症,但蹊跷的是,多次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抗生素换着打,疼痛却像扎了一样,丝毫不见减轻。病因成了一个谜。当地医生感到棘手,建议再做个小肠镜。为了寻求更信任的专家,赵先生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内科。
接诊医生是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名誉主任耿长新,他仔细翻看一沓厚厚的检查单,眉头微蹙。这么明显的感染指标,多次肠镜却未见异常?这相互矛盾的结果,太不正常。尽管多次仔细询问赵先生是否有过误吞异物的经历,但他始终否认。为破解疑团,医生决定在CT检查上,安排一次更精确的腹部增强CT,进行精准探查。
医学影像科执行副主任胡亚彬仔细审视着每一帧图像,终于,在一个细微处抓住了“狐狸的尾巴”。在乙状结肠的右侧肠壁,有一条细长的亮影子贯穿肠壁内外,并且刺入了旁边的肌肉里。“高度怀疑是异物穿孔!”报告给出了关键线索。
消化内科立刻抓住这个细微的线索,为患者进行了肠镜检查。然而,虽然目标区域已经锁定,但在镜头下只看到肠壁肿胀充血,在肠道内部,异物依然隐藏得天衣无缝。却看不到异物本身。胃肠镜团队当即判断,异物很可能已经完全穿出肠壁,躲到肠道外面去了!面对这一难题,青岛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青岛医院消化内科名誉主任耿长新、执行主任彭利军、副主任医师王凤燕、主治医师韩雪和普外科执行主任王德举仔细研判影像后,给出了肯定判断:临床表现和影像证据都指向异物,很可能是牙签或鱼刺这类密度不高的东西。它穿出肠道后,被发炎的组织包裹起来,肠镜自然看不见。现在,腹腔镜探查是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治疗的最佳选择!
手术室里,普外科王德举主任团队在盆腔深处,发现乙状结肠与侧腹壁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当粘连被精细地分离后,真相大白:一根长约7厘米的完整竹质牙签,像一枚钉子般,将乙状结肠前后洞穿!
![]()
医生小心地取出异物,修补好肠壁上的微小穿孔。整个过程仅用时一小时。困扰了赵先生近一个月的剧痛,终于彻底消失。术后第六天,他便康复出院。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奔波和焦虑,终于尘埃落定。
赵先生的成功诊治,彰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在面对疑难问题时的综合实力,在不迷信既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依托精准的影像分析能力、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及成熟的腹腔镜微创技术,最终拨开迷雾,通过微创手术解决了患者的大问题,为疑难腹痛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希望。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