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十三妹
刚刚看到一条好消息,第一时间就想告诉大家。
日前揭晓的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榜单上,那位备受瞩目的“北大扫地僧”韦东奕再度惊艳世人。他与合作伙伴完成的《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一举斩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这个看似拗口的标题背后,隐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从航天器减阻设计到精准气象预报,从高精度芯片散热到流体力学应用,这项研究在多个关键领域掀起变革浪潮。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是中国学界首次在“湍流”这一百年难题上实现理论突破。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不过是个二等奖罢了。”说这种话的,显然不了解中国科学奖励体系的分量。这么说吧,这个奖项第一届获得者是:华罗庚、钱学森、吴文俊。更名后的第一届获得者是:陈景润、李四光。
![]()
![]()
本次获奖项目,提名阶段就获得五位院士联合举荐——中科院黄飞敏、中科大李嘉禹等学界泰斗共同为一位85后学者背书,这在中国科学界堪称罕见。这既体现了韦东奕在数学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这一切的认可,归根结底源于韦东奕自身的超凡实力。他主攻的“流动稳定性与转捩”方向,直指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通过将线性阻尼理论从二维拓展到三维剪切流,他给出了管道泊肃叶流线性稳定性的完整证明,被国际同行列为该领域“四大代表性突破”之一。
用通俗的话说: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究竟会在哪一秒、哪一厘米遭遇气流突变?韦神的公式将预测精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项看似抽象的研究,实际上关乎航天安全、气候预测乃至能源传输的方方面面。
回顾韦东奕的学术之路,堪称一部现代版“学神成长记”。五年前,他还是个手拎馒头矿泉水的“助理教授”,在校园里被路人围观;五年后,他已发表32篇高水平论文,其中7篇为第一作者,三度登上全球顶级期刊,部分结论被写入北大研究生教材。
![]()
从“非升即走”的预聘制,到北大长聘副教授,再到如今的国家大奖加身,韦东奕用一条持续上升的学术轨迹,将“扫地僧”的调侃变成了高不可攀的学术高度。他的进阶之路,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唯学问不负人”。
从“掉牙事件”到“得奖现场”,韦东奕始终处于公众视野的中心——有时被嘲笑,有时被心疼,常常被误解。那些曾经嘲笑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如今一次次被事实打脸。他用烫金的获奖证书向世界宣告:他的光芒不是镜头赋予的,而是方程计算。
泼天的流量富贵,对一心扑在数学上的韦东奕来说却是不堪其扰。
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韦东奕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数学天赋,更在于他向我们展示了专注与热爱的力量。当大多数人被世俗标准牵引时,他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不是因为他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心中有更高的坐标系。
他的前行,不仅照亮了科学探索的幽深路径,也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照亮了我们这个时代!
在这浮躁的世界里,始终有一些灵魂,在为人类知识的边疆,进行着最孤独也最壮丽的远征。
这不仅是北大的荣耀,更是对所有甘坐冷板凳,志在求真知的探索者们最好的褒奖。
-End -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