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涡扇-19发动机,整整磨了十多年。可另一边,法国居然答应把第四代喷气发动机技术100%转让给印度。这种核心技术向来是各国的“禁区”,连最亲密的盟友之间都少见全面开放。
那么,法国转让给印度的第四代发动机,跟中国正在攻关的涡扇-19比,到底差距在哪?
![]()
中国发动机路
回到1956年,中国刚刚建立沈阳发动机设计室,吴大关主任立下"不研制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的誓言。那时候的中国,连最基本的喷气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更别说什么涡扇发动机了。
1959年,世界第一款涡扇发动机在英国劳斯莱斯公司诞生,这东西比传统喷气发动机厉害在哪?简单说就是省油还有劲。它在主进气口加了个风扇,把进来的空气分成两路:一路走内涵道参与燃烧,一路走外涵道直接排出。这样既能提高推力,又能降低油耗30%,航程还能增加30%。
![]()
中国当然不甘落后,1963年就开始搞涡扇-5,但这款发动机最终因为性能落后被放弃了。接着又搞涡扇-6、涡扇-8,一路跌跌撞撞。1970年开始研发的涡扇-8本来计划用在运-10和轰-8上,结果因为运-10项目资金问题,1983年也停止了研发。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75年,中国从英国引进了斯贝MK202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这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军用发动机。这次引进给中国带来了宝贵经验。1991年开始国产化改造,经过5年努力,涡扇-9实现了70%国产化。到2001年,中国完全掌握了这款发动机的制造技术。
![]()
有了这个基础,中国才开始了真正的自主研发之路。涡扇-10太行发动机被称为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发动机,从预研到定型用了27年时间。这27年里不知道有多少工程师熬白了头发,但正是这种坚持,让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发动机研发体系。
现在的涡扇-19更是中国发动机技术的集大成者。单台推力达到12吨,双发总推力24吨,还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巴基斯坦已经宣布要引进装配这款发动机的FC-31战斗机,这说明涡扇-19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
![]()
印度发动机梦
再看看印度这边,2023年7月,莫迪访问法国时,两国签署了发动机联合开发项目。印度方面兴奋地宣布,法国赛峰集团准备向他们100%转让第四代喷气发动机技术,包括设计、加工、材料等核心技术。
听起来确实很"轻松",但这事儿得往前看。印度搞发动机的历史其实也不短,1986年印度就开始研发"卡佛里"发动机,专门为"光辉"战斗机配套。这个项目投入了33亿美元,研发了将近20年。
![]()
结果呢?2004年在俄罗斯进行高空测试时彻底失败,关键技术指标60%以上不合格。这次失败直接导致印度与俄罗斯在发动机合作上"闹掰",俄方撤回了包括高空试验台在内的技术支持。
印度人不死心,又找到法国希望引进技术。但法国只愿意出售产品,不愿意转让核心技术,印度的美梦再次破灭。这还没完,2016年印度又宣布与法国合作制造出了堪比F-414的"卡佛里"发动机,但到现在还没有实现量产。
![]()
除了跟法国合作,印度还从美国通用电气那里买F414发动机。GE已经交付了75台F404发动机给印度的"光辉"战斗机,还签署了99台F414发动机的合同。可以说,印度的战略就是多管齐下,哪家给技术就跟哪家合作。
现在印度又来了,说要获得法国的第四代发动机技术,并且将这个项目命名为"萨基"发动机。从印度的历史记录看,这个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
![]()
技术转让的真相
问题是,买来的技术真的等于掌握了技术吗?首先,任何国家都不会把最核心的军用技术轻易转让给别人,哪怕是盟友。法国愿意与印度合作开发发动机,但涉及到隐身设计、高温合金配方、精密加工工艺这些核心技术,通常都会通过多层保密协议和出口管制严格保护。
其次,技术转让往往是有条件的。比如只能用于特定项目,不能转让给第三方,甚至连维修都必须依赖原厂支持。这种"转让"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技术租赁,而不是真正的技术掌握。
![]()
再者,即便印度真的获得了部分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也是个大问题。技术不是拿来就能用的,需要配套的产业基础、人才队伍和管理体系。印度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直不太理想,之前引进的不少技术都没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最关键的是,法国自己的第四代发动机技术还在发展阶段,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完全成熟的产品,又怎么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教给印度?更大的可能是,法国会把一些相对成熟但不是最新的技术转让给印度,同时保留核心技术的控制权。
![]()
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
从表面看,印度的路子确实轻松很多。花钱买技术,签个合同就能获得先进发动机,比中国苦哈哈地自己研发58年要快多了。但这种"轻松"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毕竟买来的技术永远不是最新的,而且关键环节往往被严格控制。一旦供应商翻脸或者遇到国际制裁,整个项目就可能陷入停滞。印度在这方面已经吃过亏了,美国曾经因为印度进行核试验而实施制裁,直接导致法国团队撤离,发动机项目流产。
![]()
还有,拿到图纸不等于会造,更不等于能改进。中国当年引进斯贝发动机时,也是从简单的仿制开始,逐步实现国产化,最终才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这个过程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且还是在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前提下。
最关键的是产业链配套。发动机不是孤立的产品,它需要完整的材料、设计、制造、试验产业链支撑。这些产业链的建设需要长期积累,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中国这58年的发展,虽然走得慢,但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
相比之下,中国自主研发的路子虽然艰难,但换来的是完全自主的技术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涡扇-19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台发动机的成功,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成功。这种内生的技术实力,在面对未来更激烈的技术竞争时,显然更有优势。
而且,自主研发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存在技术泄露的风险。在军用技术领域,这一点尤其重要。中国的涡扇-19完全自主可控,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