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更是记录人类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载体。从山洞草屋到大国工程,建筑业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成为文明的注脚。
在百多年前,我们还没有开始长征的时候,美国靠着从欧洲进行“技术盗版”和“机器走私”走上了基建狂魔之路。
1793年美国颁布了一项《专利法》,特地用来让那些从其他国家获得盗版技术的美国人手里所持合法化:任何一个美国人只要能将外国的发明创造“克隆”,并用其申请美国专利,其他国家的发明家就不能再获得该项专利。
![]()
靠这样的手段,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底。美国先后推动3项大基建计划,第一次大基建计划从1862年持续到1900年,这一阶段美国开始疯狂建设铁路;第二次是罗斯福时期,复兴工业,“以工代赈”,大力修建公共工程;第三次艾森豪威尔时期,修建了足以囊括全美国的州际公路系统,铁路,以及大型水坝等。
到1900年时,美国的铁路总里程竟已长达30.5万公里,1890年英国的铁路总里程才为3.2万公里。建成全国性的铁路交通运输网以后,美国从纯粹农业国转型成为了工业国。
而现在,基建狂魔这个称号用在了我们中国身上,但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理解新中国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基建奇迹。如果把新中国的故事拍成电影放给不了解中国的人去看,他绝对会骂太假了,太不符合逻辑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底子太弱了,弱到西方国家到现在都认为新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通车的公路里程只有8.07万公里,这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农村土路,相对平整的建议路面只有3万公里,高速公路更是一条没有,铁路总里程2.18万公里,民航航线只有12条钢铁年产量15.8万吨,全国一年发电量43亿度,按当时5.4亿人口来分,每人每年只能用上8度电。
这些数据放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个什么水平呢?
可以说一穷二白的中国甚至比不上当时的非洲,我们的钢铁产量只有南非的1/4,人均发电量只有加纳的1/5,津巴布韦的1/6,我们的起点就是这么低。所以,一个被战争摧残的文盲遍地的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国家,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按照西方的设想,它应该是穷的叮当响,只有极少数人能过上好日子,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就是挤在漏雨的铁皮房子里生活,靠种地、打工勉强维持温饱。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街道上垃圾遍地,一下雨就臭气熏天,到了晚上电力断断续续,灯泡忽明忽暗,想要做个饭还得走上一公里去排队接自来水,这才是西方设想的2025年新中国的样子。
![]()
不要觉得夸张,他们的设想其实是合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上面的描述就是2025年现在的印度的样子,而1949年的印度起点甚至比我们还要高一点。然而抛开这些理论假设,你抬头看看现实世界里的中国,现在的我们钢铁产量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还要多,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高铁里程能绕赤道一圈,发电量占到全球的30%还要多,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就连最偏远的山村也通上了自来水、交流电、公路和网络。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从300美元到1万美元,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120年,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呢?
答案是25年,当巴西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苦苦挣扎时,当南非陷入种族矛盾的泥潭里不断衰退时,当印度在种姓制度的主导下越发鬼畜时,凭什么新中国可以创造发展奇迹呢?
答案很简单,四个字,中国速度,他们盖不了的楼我们能盖,他们建不成的桥,我们能建。举两个例子,比如2015年,北京三元桥换梁全过程,北京哈佛大学的教授说这个工程放到美国去起码得两三年。而我们做完这个工程,只用了43个小时,周五晚上11点封路,周日下午六点就全面恢复通车,周末不从这过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完全不耽误大家工作日上班出行。
还有更夸张的,2018年1月19日,福建龙岩火车站升级改造,从老车站搬到新车站,需要进行线路转换,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放到任何一个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去,没个三五年是绝对做不完的。结果,23个部门34台大型设备上百台小型设备,1500名工人一起进场,排成排连轴转,9个小时之后,新车站恢复运营,这就是恐怖的中国速度。
![]()
而支撑中国速度的其实是中国意志,1950年,解放军战士拿着铁锤钢钎,一边修路一边进藏,这几乎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修建怒江大桥时,他们面对的是怒江天险,山高谷深,没有新进的登高设备,他们只能将绳索绑在腰间,把自己吊在悬崖峭壁上,凌空开砸一层一层打炮眼、塞炸药,点炮手悬在半空,撤离的时间非常短,还没有掩体,所以几乎每次炮响都会有伤亡,但即便如此,我们最终还是打通了进藏路。
这种故事几乎贯穿了整个新中国基建史,50万建设大军用扁担挑土填江,日均步行50公里运送建材,建起了攀枝花钢铁基地,14万铁道工人在海拔4000多米的冻土上,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造出了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跳进水泥浆,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水泥,使其快速融合,成功挽救了井喷危机,这才保住了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油田。
进入21世纪之后,无数奋斗在沙漠前线的治沙英雄,常年在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的环境里工作,每年遭遇沙尘暴天气超过100天,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用双手织起了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部包围了起来,他们还在25万亩的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棵绿树,把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变成了一片绿地。
![]()
中国一直在新旧世纪的交替里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时代在变,战场在变,但那股子不信邪不服输的劲从来没变过。
今天,我们提到“基建狂魔”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溢于言表的自豪,为自己处在这样一个国家而骄傲。
但回首“基建狂魔”的来路,背后无不是奋不顾身的坚持、义无反顾的拼命以及悲壮的牺牲,“基建狂魔”的每一步,都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智慧……换来的。
哪怕我们有一点懈怠,我们都不可能赶上并且超越西方国家,而今天我们做到了,我们在很多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但我们并不会满足于此。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始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中国人能,中国人行,中国人没有办不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