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可曾见过一副棋盘?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简简单单,却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玄机。这便是围棋,一项流传了四千余年的古老智慧,它不仅仅是胜负的游戏,更是一种关于生存、格局与境界的哲学。
初看围棋,规则极简。一黑一白,交替落子,目标不过是“围地”。没有车马炮的固定角色,没有将帅存亡的瞬间搏杀,每一步都拥有无限的可能。这种极致的自由,反而带来了最深的思虑。棋手如同一位谋略家,既要经营自己的领地,又要窥探对手的虚实。一枚棋子落下,可能意在边角,也可能剑指中腹;可能是扎实的根基,也可能是一着闲棋,为数十年手后的风云变幻埋下伏笔。
这其中的韵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息息相通。
其一,在于“舍与得”。新手弈棋,常寸土必争,恨不得将每一子都救回。而高手对弈,却常见弃子争先的妙手。他们深谙“舍得”之理:放弃局部的几子,是为了换取全局的主动权;牺牲一块棋的生存,却能换来更广阔的天空。这恰如人生,紧握双手,里面空空如也;学会放手,才能拥抱更多。
其二,在于“势与地”。“地”是实实在在已经圈定的疆域,而“势”则是外部的潜力与影响力。有人棋风务实,偏爱捞取实地;有人棋风宏大,善于构筑外势。偏重实地,可能格局狭小;一味取势,或许虚空不实。最佳的棋局,往往是势地均衡。这如同我们为人处世,既要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之事(地),也要眼光长远,积累人脉与声望(势)。
其三,在于“中和”之美。围棋的最高境界,并非一方赶尽杀绝,而是双方在动态平衡中共同创造一幅和谐的作品。古人将围棋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正是欣赏其艺术性。一局好棋,黑白交错,如阴阳互融,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平衡、圆融的美感。赢,未必是屠龙大胜,半目之优,亦是智慧;输,也未必满盘皆输,过程中或许有妙手迭出,虽败犹荣。
所以,围棋盘上演练的,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都在属于自己的那张棋盘上落子,面对选择,权衡利弊,有时需要勇猛精进,有时则需要韬光养晦。它教导我们,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有放眼全局的胸怀;它提醒我们,竞争并非目的,在智慧的碰撞中达成和谐与进步,才是更深的追求。
下次若您得见一副棋盘,不妨静心端详。那沉默的黑白世界,正无声地讲述着千年来关于取舍、格局与平衡的古老智慧。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