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这是一首流传千年的数九歌,在我国基本上妇孺皆知,就连很多小朋友都会背诵!
实际上,这首看似简单的童谣,却藏着中国人感知冬寒的密码。
![]()
每逢冬至前后,“数九”便成为南北百姓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测算寒暖的民间智慧,更承载着古人对抗严冬的生活哲学。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开始“数九”,又是何时结束呢?一起来看看吧!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北方民间计算寒暖日期的杂节气,它虽然不如二十四节气备受关注,却也有很广泛的影响,尤其适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它以九天为一个周期,每九天为一个“九”,累计九个周期共八十一日,从寒冬到春暖,完成一次寒暖交替的记录。
这一习俗并非凭空而来,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书中明确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说明至迟在南北朝已形成完整的数九传统。
![]()
数九的发明,源于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细致观察与生存智慧。在御寒条件简陋的古代,漫长寒冬令人难熬,数九便成为消磨时光、期盼春归的精神寄托。
从文化内涵看,“九”为极数,属“至阳之数”,累至九次意味着阴气消减、阳气渐长,契合“冬至一阳生”的阴阳转换理念。
另外,从气候机理而言,冬至后地球热量“入不敷出”,到三九四九达到“亏热”顶峰,这正是“冷在三九”的科学依据。
关于数九的起始日,民间历来有“冬至逢壬数九”与“冬至当日数九”两种说法。“冬至逢壬数九”是古法,即从冬至后第一个带“壬”字的日子算起;这样每年数九的时间就不固定了,计算起来也比较的麻烦!
而现代更流行简化法,直接以冬至日为入九首日,日历也多采用此法。以此来推算,2025年冬至为12月21日(甲子日),按古法推算,第一个壬日是12月29日(壬申日),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入九日;若依现代算法,则从12月21日冬至当天便开启数九。
结合现代通用算法,2025年数九时间表清晰可查:
![]()
一九为2025年12月21日至29日,
二九为12月30日至2026年1月7日,
三九为1月8日至16日,
四九为1月17日至25日,
后续五九至九九依次顺延,直至3月11日九九结束,3月12日正式出九,恰逢植树节。
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正如民谚“三九四九冰上走”所言,即三九和四九是最冷的,因此2025年最冷的时候是正是2026年1月8日至25日的三九、四九期间。也就是2026年元月的中下旬是最冷的!
此时地球亏热达到极致,北方河面结冰厚实可通行,南方气温也跌至低谷,是名副其实的“数九寒冬”。
至于2026的春节冷不冷,我们从数九歌也能大致了解一下,那就是2025年的除夕是2026年2月16日,大年初一是2月17日,这个时候早已经立春了,并且后一日就是“雨水(2月18日)”!
此时都已经是“七九”第五天了,马上都要八九了,因此春节期间基本都是八九,九九了,早过了最冷的三九和四九,所以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已经不怎么冷了!但是具体还是要看天气变化!
从宋代的《九九词》到明清的九九消寒图,数九习俗不断丰富。古人会画八十一瓣的素梅,每日染一瓣以记时日,或选“亭前柔柳珍重待春风”等九画字,每日填一笔盼春归。
如今虽有精准的气象预报,数九已不再是必需的天气指南,但它承载的文化记忆与生活情趣,仍在冬至的饺子香与数九歌中代代相传。
数九的本质,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2025年的数九时序已悄然铺展,无论是从12月21日还是29日开始计数,那八十一个日夜的流转,终究会把寒冬熬成春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