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好人在身边
微光成炬 向光而行
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听得见的号角,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
在镇平,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坚守岗位,以无私奉献照亮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准新郎张永浩婚礼彩排时勇救落水儿童;勇救落水小女孩的男青年哈哈尔·阿不都热依木……竞相涌现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成为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汇聚起奋进镇平的磅礴正能量。
即日起,镇平县文明办在“镇平县文明网”平台和“文明镇平”公众号上推出【镇平好人在身边】专题专栏,为您讲述新时代镇平好人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相信光、追随光、成为光,为镇平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社会环境。

张喜如
代夫行孝顶天地 柔肩担责显贤良
张喜如,出生于1980年,是镇平县遮山镇朱岗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0年建立自己的小家庭。2010年,家庭的顶梁柱丈夫因意外离世,留下年迈的公婆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只有两岁,最大的孩子也才五岁。张喜如不离不弃,自强不息,用孱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孝老爱亲,艰难关头展现担当。丈夫去世后,张喜如独自耕种家中几亩农田,可收入仅够一家老小勉强裹腹。孩子们大了要上学,公公婆婆生病要吃药,她就夜以继日地在家做手工、打零工,补贴家用。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成绩优异,她的身体却累垮了。2020年冬天,不幸再次降临,公公中风住院,需要十几万的手术费,她想都没想拿出全部积蓄,又到处借钱东拼西凑,最终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公公的生命。白天她强撑着身体照顾公公,晚上又到工厂打夜工,夜里饿了,就白馍就着咸菜,省吃俭用给孩子和公公婆婆补充营养。
互敬互爱,同甘共苦支撑家庭。丈夫离世时,张喜如还年轻,很多人上门提亲,她都婉拒了,因为她舍不下孩子和公婆。2012年,她现在的丈夫心疼她,愿意入赘到这个家,替她分担重任。于是,她和入赘的丈夫一起抚育孩子,照顾前夫的父母,他们没有再要孩子,日子虽没有很富裕,但也过得和睦温馨。2022年,年迈的婆婆突然离世,她为婆婆披麻戴孝送走婆婆。婆婆走后一年多,公公卧床不起,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她辞去零工,专职照顾起公公的生活起居。她通过手机上网学习专业护理知识,日夜守护着公公,每天给公公喂饭、换尿裤、换洗贴身衣物和被褥,用专门熬制的艾叶水为公公擦洗身体,给公公洗脚、理发,数年如一日,细心、耐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公公。乡邻们纷纷夸赞她贤惠孝顺,把她当作孝敬老人的典范。2023年4月,公公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她急忙将公公送进医院,仍没能保住生命,她操持公公的后事,两天两夜没合眼。
教子有方,学有所长自立自强。虽然张喜如又累又忙,但她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艰苦,婆婆去世后,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主动要求退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供弟弟上学。张喜如拦下了她们,她告诉孩子们,养家是她的责任,孩子们要学一门特长,长大后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两个女孩子最终一个学了化妆师,一个学了计算机。小儿子也熄了辍学打工的心思,现在正读高中,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
敬老爱亲、勤俭自强、孝行天下、淡泊从容,这些词语也许从来没有从张喜如的口中说过,但却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但认识她的人都会由衷地称赞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美德!2023年,她被河南省文明办评选为2023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上榜人物,获得了“好媳妇”的光荣称号。
厚植道德沃土
构筑文明高地
来源:镇平县文明办
审核:杨旸 校对:王远 编辑:洪涛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zpwlk@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