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恢复停滞,我们几乎束手无策。现在,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希望。”
在2025年9月西安召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多学科协同临床转化及产业发展大会上,贺西京教授分享了他的团队在间充质干细胞脊髓内精准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正在发生的医学革命。
在这次大会上,四位院士领衔揭开了多项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真实存在的医疗突破,从抑郁症疫苗到AI造新药,从干细胞治疗到基因编辑。
抑郁症疫苗,这听起来像是科幻概念的名词,正在走向现实。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抑郁症在2030年前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
在日本,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感障碍人群数量高达170余万。
![]()
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近藤一博教授团队发现了抑郁症的遗传机制。
近藤教授解释:“父母持续感染的微生物组可能成为遗传机制”。
理论上讲,在新生儿时期将不容易引发抑郁症的HHV-6作为疫苗接种,有可能起到预防效果。
而在这场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教授透露,我国的抑郁症疫苗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除了疫苗上的突破,最近爆火的AI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彻底颠覆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成本。
陈志南院士在大会上详细阐述了 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他揭示了我国在AI驱动药物研发、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
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预测和生成能力,使传统药物研发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AI能够快速筛选候选药物,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干细胞治疗让截瘫患者有望重新站立,这不是遥远未来科技,而是正在发生的医学革命。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贺西京总院长主导的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柱脊髓损伤项目,获得了国家重点专项支持。
截至2025年8月底,西北五省在国家两委已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共3项。
![]()
贺西京教授表示:“干细胞治疗并非局限于脊髓损伤,目前已在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肺纤维化、卵巢功能恢复等多领域开展临床研究。”
尽管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贺西京教授强调:“这种治疗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疗效还需要逐渐研究和提高。”
随着理论研究深化与临床数据积累,干细胞在胰岛修复、眼科疾病、神经再生等领域有望实现更多突破。
但必须在规范监管下推动技术落地。利用我国庞大的患者人群与市场优势,积累更多真实数据,才能推动产业化走到世界前列。
细胞与基因治疗不再是遥远的未来科技,而是正在发生的医学革命。
源于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的日趋多样和国家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么多突破性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江苏地区的“风险共担”模式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苏州中心概念验证平台首席技术官夏铮博士解释说:“我们首创‘园研保’保险模式,核心就是‘风险共担’。高校专利先授权企业使用,商业化成功后按比例分成,违约风险由保险兜底。”
![]()
这种模式解决了“高校怕成果投入后无回报、企业怕早期技术试错成本高”的困局。
成立不到一年,该中心已为北京大学等32家高校提供概念验证服务,入库项目192项,推动50个项目转化落地,初次转移转化金额超5000万元。
这场大会让我们看到,曾经令人惊叹的“天方夜谭”正在变为现实。
随着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深入,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突破:更精准的药物靶点发现、高效的药物设计与筛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那些曾经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的疾病,可能通过一针疫苗或一次基因编辑就能彻底治愈。
医疗不再仅仅是治疗疾病,而是真正成为预防疾病、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