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 12 月, 原本就有些烦躁的张学良松了松领口,冲着对面的张廷枢无奈的说道:“你说这个时候他们这些年轻学生不懂事,你跟着瞎添什么乱!”面对张学良的抱怨,张廷枢义正言辞的说道:“汉卿,老蒋他就是把我们当枪使。现在要是东北军去打日本人,我马上回来!”
![]()
兄弟情深
张学良对张廷枢的信任始于血脉而超越血脉。
作为奉系元老张作相长子,少年张廷枢在帅府书房与张学良同习《孙子兵法》时,便展现出过人胆识。
1923年张学良破格提拔十八岁的张廷枢任卫队营长,次年讲武堂毕业演习中,面对幕僚对其资历的质疑,张学良力排众议:“廷枢胸中韬略,岂在年齿?”
![]()
作为张学良看中的绝对心腹,中原大战期间,东北军入关武力调停,张廷枢率第十一旅在津浦线击溃晋军主力,张学良在捷报上亲批“虎父无犬子”五字。
杨宇霆曾经说张作相就是擅长讲感情,之前跟老张讲,现在跟小张讲。但是不得不承认的就是张作相和张廷枢对张学良的感情还是相当真挚的。
在“九一八”后,当东北军主力退入关内,张学良将整编重任交予张廷枢,在 1933年长城告急,三十一岁的他成为古北口防线最年轻的师长,统率万余精锐。
![]()
烽火长城
1933年3月,面对日军混成第十四旅团的猛攻,张廷枢率部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独创弹性防御战术。
他们在白天放弃前沿阵地保存实力,夜间亲率敢死队持大刀反攻。
日军战报记载:“敌军抵抗异常顽强,米山大队单日伤亡逾三百人。” 参谋赵振铎回忆:“师长总在子夜揣着冻硬的炊饼出现在战壕,士兵看着他大衣下结的冰溜子,没人敢说退字。”
3月12日黎明,当日军装甲车突破二道河子阵地,张廷枢带领部队反复争夺。日军陆空协同对着阵地狂轰乱炸,张廷枢的 112 师虽有不屈之志,但是伤亡惨重。
等到中央军黄杰和关麟征部赶到的时候,中国军队这边已经处于劣势了。
长城抗战的失利让张学良不得不引咎辞职,而后来蒋介石也让东北军前去围剿延安。面对蒋的险恶用心,张廷枢深恶痛绝,这也是他再文章开头直接去找张学良辞职的原因。家仇国恨当头,还在搞内耗,前途何在?
![]()
遗世而独立
张学良身陷囹圄后,张廷枢对蒋介石政府更加不屑。
1937年沧州会战,张廷枢拒绝军委会打散部队的命令,坚持独立作战直至所部伤亡殆尽。
在武汉会战期间,时任第12军副军长的张廷枢突然挂印而去。官方档案称其“痼疾复发”,但军统密报有更加真实的记载:当获悉部队将被调往陕甘宁边区监视八路军时,张廷枢撕碎调防令:“中国人打日本人的枪,不该对着中国人!”
正是这道调令,让张廷枢对于蒋介石政府彻底死了心。
![]()
1938年秋,张廷枢通过旧部联络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而周恩来在汉口法租界的秘密会面中,向他详细解释了延安方面的敌后抗战方略。
多年后警卫员回忆:“将军那晚归来格外振奋,说总算找到真抗日的队伍了。”
1939年初,张廷枢化名“张宁”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在武乡县王家峪的八路军总部,朱德将缴获的日军望远镜赠予他:“听说张师长长城杀敌威名,今日共赴国难,实为幸事。”
于是这位东北军将领开始系统研读《论持久战》,在129师干部会上分析日军战术特点时,刘伯承称赞其“剖析入木三分”。
让人意难平的是,在 1940年反扫荡作战中,张廷枢突发严重伤寒,不得不秘密返回北平治疗。
在日伪严密监视的东四七条宅院,他仍通过地下党员王定南与根据地保持联系。
![]()
当汪伪政权以华北防共军总司令职位诱降时,张廷枢指着院中柿树对说客冷笑:“此树只结甜果,不结汉奸果。”
1949年5月,张廷枢在北平德国医院弥留之际,家人从樟木箱底取出张学良所赠佩刀。刀刃寒光依旧,却终究未能再赴沙场。
对于张廷枢来说,他苦苦支撑自己的身体,想等到有一天张学良归来。然而历史总是这样的无情,就在他苦苦等待张学良之际,自己先行倒下,等到张学良几十年后重获自由时,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