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开始选举党主席,三大候选人亮明两岸立场,赖清德迎来“下架危机”?关键时刻,6成台胞给出了选择。
最近几天,中国国民党主席改选拉开了帷幕,首场辩论会在9月20号举行。这次辩论的主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促成“蓝白和”,进而“下架”民进党,二是两岸路线。让人意外的是,三大候选人的态度几乎整齐划一,高呼“我是中国人”,维护“一中”原则。
![]()
这面大旗为何又举起来了
其实,把“我是中国人”这句压箱底的话重新拿出来大声说,并非几位候选人的一时兴起,而是对当下政治气候的一种精准回应。说白了,是赖清德当局的高压态势,把这股风给吹起来了。
看看民进党上台后的成绩单,实在有点惨不忍睹。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民众对赖清德处理两岸政策的不满意度,已经从43%一路飙升到了63%,而满意度则从44%腰斩到了26%。赖清德本人的声望,据“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数据,也跌落到了三成二左右的低点,民心向背,可见一斑。
![]()
赖清德政府不仅试图一口气罢免31名国民党籍的“民代”,还曾将前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羁押后又释放,政治追杀的意味浓厚。将台积电往外送、高价买美国武器,结果换来的是美国对台“加税”20%的“大礼包”。
这种种操作,让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强硬对待大陆配偶和艺人的做法感到不认可,也让“下架民进党”的呼声越来越高。
![]()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悄然影响着岛内的天平。网红“馆长”到大陆走了一圈,拍出的视频展现了对岸的真实发展面貌,获得了百万级的播放量,直接冲击着不少台湾年轻人的固有认知,信息茧房正在被戳破。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福建舰航母驶入南海,海空兵力对过航台海的美英军舰进行强力反制,这些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让“以武谋独”的幻想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就连美国防长都致电中方防长,表示无意冲突。
![]()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三位候选人不约而同地喊出“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就不难理解了。张亚中强调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罗智强更点明两岸关系的核心在于情感上的“中国人认同”。
这既是对赖清德高压政策的强力反弹,也是顺应民心思变,更是凝聚深蓝基本盘、重塑党内团结的一剂猛药。郑丽文更是将2028年实现政党轮替,作为自己竞选纲领的核心目标。
![]()
烫手山芋般的选举负资产
然而,“中国认同”这张牌在为候选人积攒深蓝人气的同时,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触发了国民党内部深层的路线焦虑和外部残酷的选举现实压力。
国民党内部“本土派”与“统派”的路线之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道裂痕根深蒂固,每逢大选必然被撕开一次。
![]()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国民党的本土派代表侯友宜,他曾毫不客气地批评“九二共识”是选举的负面资产,认为这种提法可能会“害死国民党”。这番话,精准地道出了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被抹红”的深切忧虑。
毕竟,民进党的选举战术手册里,“抹红”这一招可谓是炉火纯青。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将对手任何与大陆相关的论述,都简化成“亲中卖台”的标签,再大肆煽动“恐中”情绪。
![]()
这种简单粗暴的打法,对中间选民和年轻选民的杀伤力极大。鲜明的统派立场,固然能让黄复兴党部这样的蓝营元老派系热血沸腾,却也可能把大量摇摆票推向对手的怀抱。
现任党主席朱立伦那条“亲美友日和陆”的模糊路线,以及他将“九二共识”形容为“没有共识的共识”的说法,本身就是这种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长期挤压下的产物。他试图在钢丝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结果却是两边不讨好。
![]()
所以,郑丽文那个看似突兀的“降温”言论,也就可以理解为一种防御性策略。在选举初期就给自己贴上一个过于鲜明的标签,无异于给对手送上一个现成的靶子。她或许是想先用强硬姿态巩固基本盘,再用务实论述争取中间派。但这种摇摆的代价,就是立刻引来自己阵营的批评。
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就毫不留情地指出,郑丽文的转变是在“掏空国民党统派根基”。这再次证明,国民党在这条路上走得有多么艰难。
![]()
口号之外的真正战场
说到底,无论“中国认同”的旗帜是高高举起,还是悄悄放低,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最终考题,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姿态。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种立场,转化为现实政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大行动力:一个,是能有效运作的跨党派联盟。另一个,是能让民众信服的两岸和平方案。
![]()
“下架民进党”这个目标,几乎是蓝白阵营的最大共识。被释放后的柯文哲也再次强调了“蓝白合”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制衡赖清德的唯一出路。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合作的最大障碍——“谁主谁副”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这就意味着,即便党主席候选人的立场再鲜明,如果没有高超的协调能力和务实的联盟策略,一切都只是空谈。选民想看的,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能真正把力量整合起来。
![]()
光有口号是抵御不了民进党铺天盖地的舆论战的。要打破“抹红”魔咒,就必须拿出具体、可感、能让民众看到实际利益的两岸交流与民生合作方案。
只有当民众真切地感受到“反台独”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处时,这种立场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宣示。
![]()
在这样复杂的博弈格局中,郑丽文的一些其他动作也值得关注。她特意强调自己准备的1320万新台币保证金,是自家备齐,不依赖外部捐款,这显然是在塑造一种“资金清廉”的形象。
同时,她在政坛一向以“敢战”著称,敢于正面硬呛绿营,这也是她在身份认同之外,努力构建的另一种竞争力。这些,都是为了在最终的政治决战中,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
![]()
结语
从9月15日领表登记开始,到9月20日的首场辩论会,再到10月18日的最终投票日,国民党这场主席之争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岛内的政治神经。郑丽文在“中国认同”上的立场摇摆,不过是这个百年大党在“民族大义”与“选举算计”之间艰难求存的一个缩影。
最终谁能胜出,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谁的“中国认同”论述得更漂亮,而在于谁能真正超越党内的路线分歧,搭建起一个稳固的在野政治联盟,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台湾民众证明,自己有能力开创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未来,而不是仅仅在历史的记忆和符号中徘徊不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