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敢相信吗?那位曾将处于低谷的中国羽毛球队重新拉回世界之巅、亲手培养出92位世界冠军的“国羽传奇教头”,在卸下职务后,竟然转身奔赴马来西亚投身农业,开始种植榴莲?
2. 这一消息刚传开,网络瞬间炸锅:“一位功勋卓著的教练,不去享受荣誉光环,反而跑去和土地果树打交道?是为了财富还是追求宁静?”
3. “当年伦敦奥运会豪取五枚金牌,风光无限,如今却在热带果园里劳作,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
4. 不只是普通网友感到困惑,就连许多体育界人士也难以理解——李永波明明可以凭借“国羽奠基人”的身份安度晚年,为何选择一头扎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零起步?
5. 今天,我们就沿着他的人生轨迹细细梳理一番,或许会发现,这个看似出人意料的决定,恰恰折射出最清醒、最真实的生命态度。
![]()
6. 李永波的成长之路,自始至终都带着一股不肯低头的韧劲。
7. 1962年,他出生于辽宁大连,童年时期的他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乖学生”,反而有些叛逆——性格执拗,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
8. 可正是这份倔强,让他在运动方面早早展露锋芒:练过武术,跳过舞蹈,还曾在大连市少儿运动会上摘得短跑桂冠。
9. 然而他真正痴迷的,是球类项目,尤其是羽毛球。
10. 后来,他的哥哥李永连得知辽宁省羽毛球队正在招新,立刻鼓励弟弟去市少年体校报名。没想到,李永波竟因“体型瘦小”与“个性太硬”两次被拒之门外。
![]()
11. 换作常人,可能就此放弃,但李永波没有认命,他的哥哥更是不愿放手。
12. 看到弟弟对羽毛球发自内心的热爱,李永连直接在家门口腾出一块空地当作训练场,无论清晨上班前还是傍晚下班后,都陪着弟弟挥拍练习。
13. 待李永波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哥哥又带着他找到辽宁省队的王晓教练,几乎是恳切请求:“王教练,请您再给一次机会!我保证用两年时间,把他调教出来!如果没成果,我亲自带他回来!”
![]()
14. 正是这份执着打动了教练,李永波终于第三次踏进省队大门。这一次,他用实力证明了一切——两年内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随后作为替补登场也为辽宁队立下战功。至此,质疑声彻底消失,他在羽坛站稳了脚跟。
15. 1983年,他在全运会上带伤夺冠,凭借这股拼劲成功入选国家队。不过迎接他的是一项全新挑战:由单打转为双打,搭档田秉毅。
![]()
16. 初期两人配合生疏,训练中频频失误,互相拖累,李永波甚至一度萌生退意。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再次被点燃:“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17. 那段时间,他们几乎全天泡在训练馆,从发球角度到移动路线,每一个细节反复打磨,最终将最初的“不合拍”淬炼成了“心有灵犀”。
![]()
18. 1987年世锦赛男双决赛,二人一鸣惊人,一举夺魁。自此之后,奖杯仿佛自动追随他们的脚步——国际赛事冠军接连不断,李永波也成为国羽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
19. 谁又能想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即将年满三十的李永波怀揣着“退役前圆一块奥运金牌梦”踏上赛场,最终仅收获一枚铜牌。赛后他并未沉溺遗憾,同年便宣布正式挂拍。
![]()
20. 退役后,多支国外俱乐部开出优厚待遇邀请他执教,薪资远超国内水平。可李永波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是中国羽毛球队培养出来的,现在队伍需要我,我就该留下。”
21. 1993年,他接手了一个几乎濒临崩溃的局面——从王文教、陈福寿等前辈手中接过国羽重担。当时队伍未设总教练职位,他先担任副总教练。
![]()
22. 彼时的中国羽毛球队正处于历史最低潮,成绩低迷,管理松散,士气涣散。
23. 李永波上任即雷厉风行:首先整顿纪律,清退一批违规队员;随后大胆启用新人,葛菲、顾俊等一批日后闪耀世界舞台的选手,都是在他手中成长起来的;他还引入李矛、李玲蔚等年轻教练组成新团队,并推行赛前选拔机制,确保出场名额由实力决定。
![]()
24. 改革初期争议不断,成绩迟迟未见起色,外界嘲讽他是“瞎折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咬牙坚持了整整两年。
25. 1995年苏迪曼杯决赛,他带领这群年轻人彻底爆发,首次为中国队捧回苏迪曼杯——这一冠,开启了国羽长达二十年的黄金时代。
26. 在他执掌教鞭的24年间,国羽共斩获18枚奥运金牌、44个世锦赛冠军、5次汤姆斯杯、9次尤伯杯、10次苏迪曼杯以及6个羽毛球世界杯冠军。
![]()
27. 尤其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包揽全部五枚金牌,创下羽坛史无前例的壮举——那时的国羽,在国际赛场上几乎无人能敌。
28. 但荣耀背后,风波从未停歇。
![]()
29. 1998年的“帅将失和”与“集体弹劾”事件闹得满城风雨,虽经调查证实他并无贪污行为,仅需承担管理责任,但声誉已遭重创。
30.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消极比赛”风波,更将他推至舆论风暴中心,许多人指责他“为胜利不择手段”。
![]()
31. 网友评价两极分化:有人力挺,“无论如何,他带队取得的成绩是实打实的,没有他,国羽不可能有如此辉煌”;也有人批评,“教练主导战术方向,这种行为他难辞其咎”。
32. 或许是长期承受压力让他身心俱疲,又或许是内心渴望开启新篇章,2017年,55岁的李永波做出震惊众人的决定——正式卸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职务。
![]()
33.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留在体育圈发展,而是远赴马来西亚,承包大片土地,投身榴莲种植。起初无人看好:“一个搞体育的人,懂什么农业技术?”
34. 但李永波依旧保持着一贯作风:一旦决定,就全力以赴——从挑选品种到学习栽培技术,他虚心向当地果农请教,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建成拥有1400余株榴莲树的果园,主打高端猫山王品种。
![]()
35. 如今,他的榴莲不仅在当地畅销,还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实现反向输出。
36. 网友们纷纷感慨:“果然优秀的人换赛道也能发光!原以为他退出公众视野了,没想到换个领域照样做得风生水起。”“以前不明白他为啥去种榴莲,现在看他把产品卖回国,才明白他对每件事都认真到底,这份坚持真让人敬佩。”
37. 不过,李永波并未彻底告别羽毛球。2020年底,他创办的“辽宁李永波国际羽毛球俱乐部”正式启动运营——他曾许诺“要培养出100位世界冠军”,如今正通过俱乐部的形式继续追逐这个梦想。
![]()
38. 有网友动情留言:“原来他从未忘记初心!之前担心他会彻底离开羽坛,现在看到他以新方式延续热爱,真的很感动。”
39. 回望李永波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从不曾被任何标签束缚:从屡遭淘汰的“问题少年”,成长为世界冠军运动员;从拯救国羽于危难的主帅,转型为耕耘热带果园的“现代农人”;再到如今创办俱乐部传承技艺的体育推动者,他每一步都走得果断坚定,从不在乎外界目光。
![]()
40. 有人问他:“这么多年不断折腾,究竟图个啥?”其实答案很简单:只为一份“热爱”,只为一份“自由”。
41. 执教时,他深爱羽毛球,便倾尽全力带领队伍登顶世界;卸任后,他向往新生活,便勇敢踏入农业天地;如今,他仍想传递这份热爱,于是创办俱乐部播种未来。
![]()
42.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从来不是躺在过往功劳簿上,而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勇气探索未知,都有决心把所选之事做到极致。
43. 而那些年国羽的辉煌战绩,那些由他亲手托举起来的世界冠军,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史册中——这就足够了。
![]()
44. 至于眼下种榴莲、办俱乐部的生活,也许正是他心中向往已久的“平静与满足”。
45. 毕竟,能够遵从本心、按照自己意愿活着的人生,才是最难能可贵的答案,不是吗?
参考资料:人民文摘————李永波与他的亲人们澎湃新闻——进军榴莲市场,为儿子公司站台……李永波开启人生下半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