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丽艳 王燕
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上,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获批成为“中国躯体化症状诊疗研究中心分中心”,心脏康复科负责人田晓晨副主任医师当选为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在双心门诊领域的多年耕耘获得了国家级认可。
![]()
中国躯体化症状诊疗研究中心于2024年成立,致力于运用心身医学的理念与诊疗思维,预防、识别、诊断、治疗和康复因躯体化症状引起的健康问题。中国躯体化症状诊疗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地的综合医院及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16家分中心,旨在推动跨区域研究与合作,全面提升躯体化症状的研究能力、诊疗技术及学科发展水平。
作为国家心身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将致力于构建躯体化症状分级诊疗标准化体系,完善从评估、干预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医院开设的“双心门诊”专门解决心理和心脏相关的疑难杂症。有些患者会出现惊恐发作,反复就医,甚至多次就诊于急诊,但相关检查结果却无明显异常。这些问题在传统医疗模式下往往难以解决。在双心门诊,医生在诊治患者躯体疾患的同时,对存在心理疑虑或心理疾患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疑惑。对存在明显焦虑及抑郁的患者,会给予药物治疗,帮助患者身心得到康复。
![]()
![]()
双心门诊的核心理念是“关心患者的两颗心”,即在诊治患者躯体疾患的同时,对其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在双心门诊诊疗范围中,以下三类人群受益明显:
一是尽管检查后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仍因自觉胸闷、胸痛而怀疑患上心脏病的人群。
二是有胸闷、心悸症状,心电图表现仅为早搏等,并没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但精神压力很重的患者。
三是曾接受过冠脉介入、搭桥、起搏器植入等手术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因经历了急救、手术等刺激而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诸多患者从中受益:从绝望到重获新生
心脏康复科田晓晨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各种心理因素诱发的躯体疾病。在她的双心门诊诊疗经历中,曾有一位43岁的企业家,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他经常出现莫名的心慌、胸闷,担心自己可能会“猝死”,并因此反复到许多大医院求医,做了CT、核磁等先进检查,却什么毛病也查不出来。直到到来医院双心门诊后,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药物干预、正念减压、运动干预等综合治疗3个月后,这位企业家的工作生活恢复了正常。
此次分中心的成立,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单位的重要发展契机。医院将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整合区域心身医学资源,提升服务的连续性与可及性。同时,依托多中心协作平台联合开展临床研究,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躯体化症状早期识别与干预中的应用。
下一步,医院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心身医学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升社会对心身共病的认知水平,推动医疗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