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stone, 您的交易至优之选
共1957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我们家的新房子没贷款!”
当李成浩(化名)在悉尼唐人街的酒楼包厢里说出这句话之后,在座的各位老同学顿时鸦雀无声,而是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喝得满脸通红的李成浩身上。
这种大众认知里的尴尬,在李成浩的字典里等同于羡慕,因为一套悉尼近北区的独立式别墅,特别是在疫情后新建的双层五房五卫浴双车库,最基本款也是400万澳币起跳。
![]()
而那句轻描淡写的“没房贷”,意味着一个普通背贷的家庭需要每个月支付近21,000澳元(约合9.97万元人民币)的月供。
![]()
李成浩的底气,还有家里新添置的奔驰GLS450和当年上市就拿下的保时捷Macan Turbo,都来自于父母。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是靠自己获得的,那也许就是3个在私校读书的孩子。
这种没有工作,收入寥寥无几,却依然维持着上层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澳洲的华人圈子里并不罕见。这种跨洋啃老的社会现象,之所以没有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主要是因为这一群体的独特生活方式。
澳洲到底有多少富二代?
那么,澳洲到底有多少隐形富二代呢?这些明明比大部分人拥有更好的平台和起点的人,为什么要选择啃老呢?
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澳洲存在数量可观的华人富二代。
根据澳洲移民局资料和数据可见,自2000年以来,来自中国的移民规模不断扩大。在2020年之前,中国出生人口长期都是澳洲第二大移民群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净值家庭。
![]()
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 重大投资者签证(SIV) 的推出。2012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面向高净值人群敞开移民大门:只需投资500万澳元于合规项目,就能获得全家签证,四年后可转永居。
这一门槛看似高昂,但对许多中国富豪来说,其实算不上难题。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共有2,349个家庭通过SIV获得澳洲身份,其中约 2,000个以上来自中国大陆。
换句话说,这十年间,几乎每周都有四五个中国富裕家庭凭借“500万门票”登陆澳洲。
然而,父母带着财富跨洋而来,并不等于子女就能顺利完成价值观的迁移。在享受蓝天白云的同时,许多华人二代却困在“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的泥沼之中。
托举,还是自废武功?
随着父母登陆澳洲的下一代中,却有许多人迷失在了文化与价值观的错位中。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正常的生活轨迹错乱——对许多澳洲本地年轻人来说,打工赚钱、离家独立、承担房贷和账单是成长的必修课。
李成浩告诉《澳洲财经见闻》记者,在2010年前后,中国投资移民大量涌入澳洲,而这一批移民的“含金量”极高。
![]()
我们这一批吧,应该是条件最好的……2000年前的高质量移民少,大多是过来务工的,2020之后的,你知道的,大环境都不好了,哪儿来的钱……过来肯定要买房子啊,移民局又不傻,你说是吧,两个申请人,条件都差不多的,如果就剩一个名额,那肯定是给有钱的啊,对澳洲经济做贡献大的呀。
但是,这种“一步到位”,却架空了正常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激励、付出与回报,这些构建完善人格和三观的重要基石,以及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的宝贵机会,都变成了空白。
而这一现象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啃老一族——许多富二代跟随父母移民澳洲后立刻获得了住房(无论投资或自住)和存款(投资移民满足移民局条件),这些需要常人耗时耗力的人生目标,可谓得来不费吹灰之力。
简单来说,就是缺乏锻炼自我生存能力的土壤。
![]()
第二个原因,就是变了味的财富传承。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大部分华人家庭的共识。许多第一代移民创业者,自己吃尽了白手起家的苦,所以自然希望竭尽所能为子女铺平道路,让他们免于挣扎。
这种深沉的爱,本无可厚非。但当“托举”过度,演变成全方位的“包办”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温柔的陷阱成为了舒适区,子女在无需为生计发愁的环境中,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将成为难以避免的结果。
而财富的传承,也可能变成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身份认同的鸿沟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啃老生活方式中的身份认同鸿沟。
在跳过了自己努力奋斗的过程的同时,这些啃老一族在自我身份的认同上,同样存在危机。
在主流社会里,自我创造价值、自力更生,并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仍然是澳大利亚的普世价值观。特别是在错过了与同龄人一起打拼的重要人生经历阶段之后,啃老的富二代在融入主流社会上面临重重困难——不仅缺乏共同语言,价值观的差异同样悬殊。
![]()
在拥有相同移民背景的社区里,许多同样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长期依赖父母所带来的优越感,比如虽然住在数百万的豪宅里,但是却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与责任感,而面对经济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更是不屑于交往。
久而久之,身份与能力的双重落差,就形成了螺旋式下跌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富足
当然,啃老一族只不过是一个群体里的缩影,并不代表所有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富二代——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有许许多多的杰出年轻华人,站在父辈们的肩膀上继续向上拼搏。
而啃老,同样不只是存在于富二代中,在一些经济条件拮据的澳洲华人家庭中,同样存在啃老现象,只不过用“嘬老”或者“吸溜老”会更加贴切。
但是,跳出盒子看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全球化、财富迁徙和代际关系的复杂叙事,而并非单纯啃老这么简单。
爆发式的财富、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传统观念在越洋之后的冲突,也许已经成为上个时代的产物。而财富的传承,和对真正的富足,也许就像《独立宣言》里所说的: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人人生而平等,皆被造物主赋予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需要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逐。
澳洲财经见闻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3
09-2025
22
09-2025
21
09-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