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
分
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昼夜等长,寒暑均等 。从中医角度看,秋分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需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平衡阴阳以保持健康 。现为大家介绍一些秋分养生的内调外治方法。
妇幼健康科普
![]()
内调:饮食为先,润燥滋阴
秋气燥,最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一旦受邪,易出现口干、鼻燥、咳嗽、皮肤干痒等“秋燥”之症。
因此饮食当以“滋阴润肺”为第一要义,并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少食葱、姜、蒜、椒等辛辣发散之品,多食酸甘、柔润之物。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山药:健脾益胃,补肾益精
♦银耳:润肺止咳,滋阴养颜
♦芝麻:润肠通便,滋养肝肾
♦梨:清热降火,生津润燥
可尝试梧州市妇幼保健院特制的润燥补肺汤(秋日甘露),此汤方能养阴清肺、润燥生津,有效缓解秋季常见的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不适。
![]()
![]()
外治: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秋分外治,以通为补。此时顺应天时可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外治法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尤其有助于调理肺、脾、肾功能,为身心注入温暖能量。
常用穴位:
♦关元穴(脐下四指):补益元气,温阳固本
♦足三里(膝下四指、小腿外侧):健脾和胃,益气生血
♦大椎穴(低头颈后凸起下方):增强免疫,通阳散寒
![]()
♦尺泽穴(肘横纹肱二头肌侧):属肺经,可用拇指弹拨,每日3-5分钟,能宣肺止咳、理气平喘。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间凹陷):肾经原穴,拇指按揉3-5分钟,可滋阴清热,益肾填精。
![]()
![]()
起居:早卧早起,适度运动
秋分后昼短夜长,作息应逐渐转向“早睡早起”,建议晚间22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以顺应阳气收敛。
运动方面宜选择舒缓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登山等,达到“微汗即可”的程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致津液耗伤。
![]()
情志:宁神定志,莫负清秋
秋季容易引起悲秋情绪,应调整精神状态,保持心情愉快,培养乐观情绪。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养花等;或多与朋友、家人交流,排解心中烦恼 。
秋分,是转折,也是馈赠
愿你我皆能顺应天时
内养外防,身心安和,静候深秋
本期科普达人
吴小春
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余,曾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进修学习。
擅长运用经典中医理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指导思想治疗高血压、慢性咳嗽、代谢综合征等常见内科疾病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针灸方面擅长运用脐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急性腰扭伤等脊柱相关疾病。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中医科
编辑:陈梦霞
审核:李影、韦晓燕
终审:梁涛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