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微塑料(MPs),被定义为大小在1μm到5mm之间的微小塑料碎片,它们来自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如塑料水瓶、塑料袋、外卖盒、食物包装盒等。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大气中,并且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既往大量研究显示,微塑料已广泛浸入人类身体,并到达多种器官,包括血液、肺、心脏、大脑、胎盘、生殖系统等。目前,尚不清楚微塑料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之间的关联。
2025年9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Microplastic abundance in placental chorionic villi detected by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cases of spontaneous miscarriage during early pregnancy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在所有检测的孕妇样本中,100%检测出了微塑料,其中聚氯乙烯(PVC)含量最高,且微塑料总含量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此外,经常喝瓶装水、吃海鲜,是微塑料进入胎盘的重要途径。
![]()
图:论文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31名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样本,其中13人正常妊娠终止,18名不明原因自然流产,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绒毛组织中11种常见的微塑料,以及微塑料与自然流产的潜在关联。
结果发现,在31例绒毛样本中,100%检测出了微塑料,主要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四种类型,其中PVC含量最高。
此外,微塑料总含量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自然流产组微塑料总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终止组,尤其是PE和PVC的浓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微塑料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尤其在自然流产组中更明显。
![]()
图:论文截图
对生活方式分析发现,经常喝瓶装水,经常吃海鲜的人,绒毛中总微塑料和PE浓度显著更高,表明这种生活习惯可能是微塑料进入胎盘的重要途径。
研究指出,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微塑料在早期妊娠绒毛组织中普遍存在,且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存在潜在关联,结果为环境污染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作用机制和暴露途径。
同时,研究强调,这项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验证结果,以及进一步探索微塑料对妊娠的具体影响。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918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
研究设计|课题申报|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生信分析|选题指导|写作指导|评审指导
选刊投稿指导|研究项目指导|定制化培训
定制化研究设计|真实世界研究(RWS)实施
联系医诺维
医诺维,一站式科研平台,科研合作请点击公众号菜单“科研合作”。
转载、进群、宣传研究成果、新闻稿、课题组招聘、企业宣传推广等,请扫码添加小编,切记注明来意。
(请注明来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