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近期接连传出重磅消息:先是将美国汽车工厂以3.75亿美元低价出售,紧接着宣布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总部大楼,短短4个月内其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市值暴增6000亿元。
这家曾经声称"给大陆赏饭吃"的代工巨头,如今却主动回流中国市场,这180度的转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美国梦碎
2017年,特朗普高喊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口号时,郭台铭似乎看到了机会。他豪气万丈地宣布要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液晶面板工厂,当时特朗普还亲自站台,将这个项目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地政府更是大开绿灯,不仅提供土地和补贴,甚至修改环境法规、扩建道路,期待富士康能带来上万个就业岗位。
![]()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原本规划的10.5代生产线悄悄缩水成6代,承诺的蓝领工人岗位变成了需要高学历的AI研发职位。工厂长期招不满人,大片土地闲置,员工甚至琢磨起养鱼、做冰淇淋的副业。疫情期间虽然临时搞过口罩和呼吸机生产,但始终找不到稳定的发展方向。
另一边的俄亥俄州汽车工厂命运更加坎坷。富士康2019年花2.3亿美元收购通用汽车的旧厂,想在电动皮卡领域大展拳脚,结果合作的美国电动车企业接连破产,工厂不仅没产出几辆像样的车,还陷入资金纠纷。
![]()
到了今年8月,富士康只能以3.75亿美元的价格将工厂出售给一家成立仅12天的新公司,这个价格甚至低于当初的收购成本。
在印度,富士康组装的iPhone 15良品率只有50%,工人技术水平差且动不动就罢工。越南工厂则经常因为停电被迫中断生产,而且生产所需的零部件约80%仍需从中国进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对比之下,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显得格外珍贵。
![]()
AI风口助力
富士康的华丽转身离不开AI产业的爆发。当全球掀起AI热潮时,市场对AI服务器的需求激增,富士康凭借与英伟达的深度合作关系,迅速抓住了这个风口。作为英伟达在中国唯一能生产全系列AI服务器的代工厂,富士康包揽了H100、H800等核心产品的代工订单,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
去年,富士康的云计算业务爆发式增长,营收一下子冲高了60%以上,成了公司收入的核心支柱。今年势头更猛,AI服务器几乎是季度季度都在翻倍,每次涨幅都超过50%。为了跟上需求,富士康在深圳、天津、贵阳新上了6条AI服务器生产线,年产能从60万台直接拉到100万台以上。
![]()
更重要的是,富士康不再只是简单的代工厂。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它在800G高速交换机、液冷散热等前沿技术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成为芯片大厂和云计算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富士康在AI产业链中的地位。
这波技术红利直接反映在股价上。富士康在A股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股价今年最高涨到48.96元,市值突破9000亿元,4个月内暴增6000亿,这种涨幅在大市值公司中极为罕见。
![]()
回归中国
富士康为什么又把重点放回中国?最关键的原因,其实就是中国独一份的产业链优势。在这里,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最后的整机组装,全程都能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扎堆在一起,供货快、运输成本低,配合效率极高。
今年7月,富士康宣布斥资10亿元在郑州建新总部大楼,里面将设立管理、研发、供应链等七大中心,还要拓展电动车和固态电池项目。这个动作,不只是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更是瞄准未来的新兴产业,提前占位。
![]()
数据显示,富士康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占郑州市进出口总额的80%。在生产高峰期,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员工人数达到30万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17年郑州手机产量接近3亿台,其中相当比例来自富士康工厂。
然而疫情期间富士康生产受到影响,郑州手机产量从2019年的2亿台下降到2020年的1.35亿台。这一变化也让河南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企业的风险。
![]()
于是河南开始推动产业多元化,引入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2023年郑州生产的31.6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贡献了20万辆,帮助郑州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城市榜单。
当前富士康与河南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手机代工,而是围绕"3+3"战略展开,即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移动通讯三项新技术领域。这种转型既契合了国内产业升级的趋势,也为富士康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
双赢选择
富士康的回归不仅仅是企业的商业决策,更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吸引力。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节点,富士康带着在AI服务器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等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回归,对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为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富士康的技术突破和产线扩张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升级。从芯片、电池供应商到品牌商和客户,整个产业链都会因为富士康的技术进步而获得发展机会。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带动效应,正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所需要的推动力。
![]()
不过富士康的未来发展也面临挑战。国内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在AI和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富士康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富士康从声称"赏饭"到主动回归,证明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稳定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构成了对制造业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随着更多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选择在中国深耕,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必将走得更加稳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