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这些年面对中国崛起,总喜欢用舆论这把刀子,先把对手画成怪物,好给自己找借口下手。
这个套路冷战时候对苏联就这么干过,现在轮到中国,玩得更狠了。
西方正在悄悄形成一个危险的共识,如果和中国的矛盾不可避免升级,未来甚至可能走向军事冲突,那么这个过程可以绕开一切既有的道德和伦理约束。
媒体带节奏、智库推论证、政客当舞台,最后演变成一种舆论攻势,把中国塑造成“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被遏制甚至打击的对手”,这样下去,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多危险?
![]()
过去几年,欧美主要媒体不断给中国贴上“威胁标签”,比如渲染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是“挑战自由世界”,炒作所谓“产能过剩输出”,在南海、台海问题上反复暗示中国“改变现状”,在高科技领域指责中国“不透明”,甚至在我国敏感问题上编造各种虚假指控。
什么叫制造共识?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灌输,让普通人下意识觉得“中国如果强大了就是危险的,中国任何行动都是有敌意的”。
这种叙事一旦成为主流,即使缺乏事实支撑,也能在社会心智里生根。
这种宣传还是配合政策走的,以七国集团为例,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对中国的表述基本是积极的,认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甚至欢迎中国加入世贸。
![]()
但最近几年,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后的文件里,每一次公报几乎都要点中国的名字。
2014年以前,七国集团文件里提中国的次数屈指可数,到了2023年,日本广岛峰会的公报整整18次点中国,每一次都把中国和所谓“挑战国际秩序”“威胁地区稳定”捆起来。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信号:他们不只是提醒,而是要构建一个公共舆论场的统一态度,这让政策空间更紧,敌意更固定化。
在这个舆论塑造的过程中,他们引入了一个危险逻辑,就是把对中国的“防范”和对俄罗斯的“制裁”相提并论。
乌克兰危机以来,西方在媒体里挂钩说“今日的乌克兰就是明日的东亚”,不断给民众传递一个想法:如果中国和台湾发生冲突,那就等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复制品。
![]()
哪怕事实完全不同,但一旦概念混淆,大部分普通人已经自动接受了这种叙事,甚至会认为“对华动武就是捍卫自由”的延伸。
这里就涉及关键问题:一旦这种叙事稳固下来,他们会觉得道德和法律都可以被放下,战争本身变成一种“正义选择”。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将传统的合作领域转化成对抗工具。
比如原本是经济互补,现在变成“供应链去中国化”,过去是贸易伙伴关系,现在喊“去风险”,科技合作也变成了“技术封锁”。
更危险的是,他们把这些都拉到“国家安全”的框架下。
以前说全球化是共同发展,现在直接定义“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于是各种限制中国企业的行为就合理化了,哪怕没有任何公平竞争的依据。
![]()
这样一改,整个舆论都站在他们那边,觉得遏制中国当然正确,完全不用管规则。
这就是可怕的地方:一旦扯上“安全”,就代表可以不讲规则了。
如果要找现实中的例证,很直观的就是所谓“南海仲裁案”和最近几年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炒作。
七国集团在文件里反复要求中国遵守所谓“公约精神”,支持一些没有法律效力的仲裁结论,却完全回避美国自己甚至没加入相关公约的矛盾。
这就是标准的选择性道德。当他们认为有利于牵制中国时,所谓法律工具就能拿出来用,当涉及自身行为时,规则完全可以抛到脑后。
![]()
那为什么他们选在现在推进这种共识?关键还是在权力平衡正在变化。
二十年前,美国和欧洲在全球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而中国还是一个快速崛起但还没达到双位数体量的国家。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对贸易、投资和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过去说中国加入世贸是“规则接受者”,现在很多人担心中国会变成“规则塑造者”。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几十年制定游戏规则的国家来说,这是很大的不安。
![]()
他们很清楚,民众不会对经济逻辑太在意,只有塑造一个足够恐怖的对手形象,才能让自己的政策选择获得支持。
这个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一旦这种意识形态凝固,就会变成系统性的政策。
比如说他们不再愿意承认中国的“发展权”和“合理利益”,哪怕中国已经明确表态尊重现有国际秩序,并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里承担越来越多的义务,依然会被解释成“谋取霸权”。
这种情况下,不管中国做什么解释,都很容易被扣一个“另有所图”的帽子。
久而久之,人们自然就形成一种偏见:只要是中国做的,那一定是另有所图。
![]()
这就是制造共识的终极结果,让事实不再重要,印象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话语构建会带来一个很现实的后果,就是让未来国际社会的冲突变得更难降温。
过去哪怕有摩擦,还能通过对话沟通,但一旦把敌人妖魔化以后,谈判空间会被压缩。
如今七国集团的文件里几乎找不到对中方正面评价,偶尔有的也是象征性留一点后路,但大方向就是“合力施压”。
这种氛围如果继续下去,军事摩擦的风险就会升高,因为西方人已经提前接受了一个观念:打仗是可以的,而且打仗还是“正义的”。
![]()
但事情并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中国在外交上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强调的是合作共赢,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也不断推动气候合作、公共卫生合作。
这些努力本质上就是在告诉世界,解决问题不需要战争,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选择。
中国也一再重申,不寻求取代谁,不搞阵营对抗,也不谋求霸权,这一点通过外交部、王毅外长甚至最高领导多次公开强调,已经很清楚了。
事实也证明,中国对外援助、对联合国维和、对气候治理的贡献都排在世界前列,这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