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富士康,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苹果代工厂”,所以大陆上市的工业富联,母公司是富士康,大家以为它就是代工苹果的。
所以最近随着苹果17的热销,工业富联市值飙到1.4万亿了,不过这事儿得掰扯清楚——原来富士康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干的活儿压根不一样。
![]()
先说最出名的鸿海精密,在台湾省上市,这才是真·苹果御用代工厂。鸿海精密负责的主要就是iPhone的组装生产,属于富士康体系里最贴近苹果的那部分业务。
再说富智康,在香港上市,它代工的是小米、华为、索尼、魅族这些安卓系手机,跟苹果没啥直接关系。人家走的是“国产+国际安卓品牌”路线,跟鸿海精密的苹果生意是两条线。
![]()
最容易被混淆的是工业富联,在大陆A股上市。很多人以为它就是富士康本体,专门给苹果代工手机,结果人家根本不碰iPhone。
工业富联的主业是通信网络设备和云服务设备——给华为、思科、博通做网络设备,给英伟达、亚马逊、谷歌、阿里做云服务器,这些才是它的“饭碗”。
从2024年财报看,工业富联总营收6091亿里,云计算占3194亿(53%),通信设备占2879亿(47%)。虽然看着营收高,但利润薄得像纸:通信设备毛利润275亿,利润率9.6%;云服务更惨,毛利润160亿,利润率才5%。这活儿赚的就是辛苦钱,全靠走量撑着。
![]()
有意思的是,鸿海精密作为工业富联的控股母公司,自己市值才7000多亿,持有工业富联部分,其实已经值1.2万亿了,搞笑不搞笑?
不过说真的,郭台铭这手“分拆上市”玩得溜——三家公司分守不同赛道,在不同资本市场融资,既分散风险又各有增长空间。
现在苹果iPhone17卖得火,可工业富联的股价涨跌跟它没关系;反倒是云服务商的订单量,直接影响着工业富联的营收。所以下次看到“富士康代工iPhone”的新闻,得先问一句:说的是鸿海精密、富智康还是工业富联?这三兄弟,干的可不是一码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