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919突然“安静”了。
朋友圈不刷屏了,热搜也看不到了,连自媒体都懒得拿它当标题党。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消息:C919被曝“零订单”?
不少人一看,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产大飞机,刚起飞就“熄火”了?
![]()
先别急着唱衰,也别忙着“恨铁不成钢”。咱们今天就来唠唠:C919到底怎么了?是真不行,还是被“黑”了?
首先,得把话说明白——所谓“零订单”,是个“标题党”级别的误解。C919不仅有订单,而且不少。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C919的累计订单已超过1000架,客户包括东航、国航、南航、海航等国内航司,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租赁公司和航空机构的意向订单。
![]()
你说它没订单?那这些数字是P上去的?那为什么有人说“零订单”?
哦,原来是指在最近一次国际航展上,C919没有拿下新的海外订单。
这就好比你家孩子高考考了650分,亲戚却说:“哎,这回没拿竞赛奖,是不是退步了?”——逻辑上,有点问题。
![]()
但问题确实存在:C919想飞出国门,没那么容易。为什么?因为天空不是你想飞,想飞就能飞。
全球民航市场,说白了就是“波音+空客”的双巨头游戏。这两家玩了多少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的飞机飞遍全球,维修体系、航材供应、飞行员培训,早就形成了“航空生态”。
![]()
你想插一脚?行,但得先过三关:安全、信任、标准。
C919现在最常被“挑刺”的,就是发动机——LEAP-1C,是美法合资CFM的产品。今年美国那边传出“可能断供”的消息,立马引发热议。
有人冷笑:“国产飞机?关键部件还是靠别人。”这话听着扎心,但得理性看:造飞机不是搭积木,核心部件全球采购,本就是国际惯例。
![]()
你看空客A350,发动机用美国的,航电系统有英国的,起落架可能是加拿大的。
波音787,日本造了快一半。谁也不是“纯血统”。C919用国外发动机,不是“不爱国”,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先飞起来,再一步步换“中国心”。
就像你刚考完驾照,第一辆车可能是合资品牌,但不代表你以后不能造自己的车。关键是,你得先上路。
![]()
再说说网友热议的“技术缺陷”:航程短、油耗高、噪音大……这些声音,有专业分析,也有外行臆测。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C919是新生事物,不可能一出生就“满级”。波音和空客的第一代机型,当年也被喷得狗血淋头。波音787刚出来时,电池起火;空客A380,交付延迟、成本超支。
谁不是从“问题少年”,熬成“行业大佬”的?
![]()
C919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它进步的空间。国产化替代正在推进,长江-2000发动机已在研发路上;航电、飞控等系统,也在逐步替换为自主技术。这就像升级手机系统,不能指望一键刷机就完美,得一步步来。
![]()
更关键的是:市场认不认你,不光看技术,还得看“关系”。国际航空市场,是标准、认证、服务、地缘政治的综合体。欧美主导适航认证(比如FAA、EASA),C919要进欧美市场,得先过他们那关。
目前C919拿的是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相当于“国内版驾照”,想拿“国际驾照”,还得考试。
![]()
所以,现阶段订单以国内为主,不是“没人买”,而是市场规律使然。
东航、国航这些“自己人”先用起来,积累飞行数据、运营经验,等口碑起来了,国际市场才敢跟进。这叫“先练级,再出村”。
![]()
说到底,C919不是“网红产品”,不需要天天上热搜。它是一场长跑,不是短视频PK。我们不能一边喊着“支持国产”,一边又嫌它不够完美、不够快。这就像你催一个创业公司:“三个月内干掉苹果!”——不现实。
![]()
C919的意义,从来不是立刻抢走波音空客的饭碗,而是打破垄断,让中国有了说“我也能造大飞机”的底气。
从0到1最难,从1到100,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所以,别被“零订单”这种标题吓到。C919没凉,它正稳稳地飞在属于自己的航线上。未来能不能冲出亚洲、飞向世界?答案不在热搜上,而在每一架安全降落的航班里,在每一个乘客说“这飞机坐着挺稳”的瞬间。
国产大飞机的剧本,不该是“一夜封神”,而是“十年磨一剑”。咱们,且飞且珍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