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之前,印度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签署协议,计划联合制造民用通勤客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已经证实,已经和UAC签署了初步协议,准备一起制造可搭载100名乘客的SJ-100双引擎窄体民用通勤客机。只不过,声明没有提到是否涉及技术转让或具体投资金额。
![]()
这让人联想到一件事,在2023年俄罗斯宣布退出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项目,公开的原因是因技术路线分歧。俄方提议以PD-35发动机(推力34吨)作为动力,但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2000发动机(推力35.2吨)已取得突破。中俄之前能达成这个项目,一边是中国看上了俄罗斯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而另一边,俄罗斯看上了中国的资金和庞大的市场,对于两边来说都不吃亏。但这么大的工程,涉及各种技术、供应链,没有矛盾几乎不可能。俄罗斯想主导新飞机的设计和研发,而中国肯定也想参与更多设计和研发,都想占主导权,估计还有其他供应链、技术转让给、市场分配等方面矛盾。总之,更多具体矛盾我们也不清楚,但项目终究是泡汤了,俄罗斯在2023年正式承认退出项目,但还是强调会尝试成为商飞的供应商继续参与项目。
![]()
在俄罗斯退出项目后,中国继续独立推进C929项目,采用独立自主的技术,目前进展顺利,计划2030年首飞,计划2045年前交付1000架,定位为波音787、空客A350的竞品。而在前不久,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表示,愿向中国提供PD-35发动机技术,适配伊尔-100等军用运输机,但未提及重启CR929合作。俄媒报道称,俄方仍希望参与部分技术环节,但中方已转向自主可控路线。
![]()
而因为2022年俄乌冲突,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航空工业面临零部件短缺和资金压力,PD-35发动机研发进度滞后,而中国C919的成功商用进一步削弱了俄方合作必要性。所以说,本来如果俄罗斯做出一些退让,不至于现在这样被动。中国是最大的市场,现在俄罗斯退出项目后,分杯羹都很难。目前仅以技术供应商身份参与,如提供复合材料机翼等部件,但核心研发主导权已完全转移至中国。
俄罗斯和印度的合作,外界并不看好。印度看中俄罗斯技术,俄罗斯看中印度市场和资金,又是同样的联合模式,但中俄都没办法联合,俄印也够呛了。尤其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一直都是名声在外,其民用客机制造经验几乎空白,而且印度的营商环境堪忧,这两个国家没少互相坑,就是不知道这次会是谁坑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