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这篇文章,始于我某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候的焦虑。
三十多岁的我已经会开始觉得,人吧,上了年纪,的确很容易就会白天浑身不得劲,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然后开始胡思乱想,一乱想就觉得以自己这状态估计是活不到死在大别墅的那天了,于是,在快要接近午夜零点的某一个瞬间,我突然就有了吃保健品的念头。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是一样的?
而当你想要带着「想要活的更久一些」的朴素需求去这个千亿市场寻找答案时,却又会发现,整个C端都已经被高价但其实成本低到发指的产品给占据满了,但凡是吃点儿,动辄就是一天几十块的支出。
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有需求、有洞察的商业主笔,结合着对商业模式的思考,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如果我告诉你,我和你常吃的那几家保健品牌的上游工厂已经谈妥了,就按工厂成本价稍微加一点出货,你将得到核心主要成分和大牌无异的同类产品,原本一天几十块的服用成本,我可以直接给你干到每天不到一块钱。
本着节省成本的目的,我不搞营销,也不搞代理,只在我自己花两千块做的小程序以及最高5000人的朋友圈里小范围售卖。现在,我想向大家发起众筹——
请问,你愿意不愿意加入其中?
这便是我翻来覆去的那个晚上默默在心里跑通的案例。
你就说,这是不是一门绝佳的好生意?
于是,当我怀着马上要发财的激动心情甜甜地进入梦乡,又在第二天一大早蹦起来查资料准备写众筹方案时,却很不幸地发现,一模一样的生意,去年初已经有人做出来了。
我的点子,在我还没想出来它的时候,被别人「剽窃」了。
首先,它也是低成本打法。就比如他家的鱼油。成分上与大厂无异,而价格却便宜了至少3倍。我琢磨的一天不到一块钱是吹牛皮了,不过实际倒也没差多少,他们家,一天两块钱。
![]()
还有营销模式。我琢磨的是不搞营销广告只在小范围众筹玩预定,他们家的确还就是这个路子,目前也是小程序的售卖链接,至于宣传则只有一些零星的、一看就不要钱的创始人新闻采访,没有大牌明星和俊男靓女,也没有铺天盖地打广告,这就导致知道这个牌子的人的确不是很多。
但也丝毫不妨碍仅在去年,这个品牌的第一年,他的产品就悄悄在全网卖了10万瓶。
这家公司,叫「营养工厂」。
![]()
01 天下苦保健品久矣
在上周我的里我曾说,
凡是入口的、吃的产品,但凡和现代营销沾了边,有一个算一个,基本就都和卖大力丸是一个套路。唯一能左右最终销量的因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板的胆量。
这句话到了本身就是「当代大力丸」的保健品行业里更是适用。
以我的粗浅理解,一门C端消费生意能够跑得通,往往依赖的是:1、成熟且稳定的进货渠道;2、庞大且旺盛的消费需求;3、勇敢且果断的营销手段。
保健品之所以规模这么大,是因为这三点它全满分。
先说进货渠道。
别看各种需求、各种产品在C端被包装的那么五花八门,仿佛是高中低端价格带都覆盖,其实原料源头单纯的很,只不过是外人轻易看不到而已。
就比如市面上那些高价辅酶Q10,原料都是来自同一家大公司Kaneka的专利成分;最常见的鱼油,卖的产品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实际上他们的上游工厂放眼全球也就那么几家,甚至绝大多数配料表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用的原料没准就是同一批鱼。
保健品这行的进货渠道,成熟又稳定,按半佛仙人的话叫
「换别的行业已经价格战都打几十轮了」
再说消费需求。
根据《中国保健卡芯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数据,2024年中国日常服用保健品的人群规模,是4.6亿左右。没错,目前的中国每四个人就有一个在吃保健品,甚至65岁老年人都只能占到这个群体的一半,另外四成是中青年亚健康人群,还有一成左右是儿童。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
就像我开头时候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候突然就对健康充满焦虑一样,我们对于保健品的旺盛需求只源于一件事,那就是对死亡的未知恐惧。
你不知道自己究竟什么时候会死,也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去死,这种焦虑一旦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扎下根,都不用别人劝,我们自己就会主动把保健品和延年益寿划等号。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不仅庞大,而且旺盛。
而且,这个逻辑一旦成立,它最鲜活同样也是最可怕之处在于:保健品有没有效从来不是消费者的关注重点。
对于一个怕死怕的要死的人来说,哪怕是让他吃安慰剂都会令他心情愉悦,即便功能上是没用,但客观上由它激发的好心情,你说会不会延长生命呢?
最后说说营销手段。
从史玉柱靠脑白金翻身以及三株占领城乡电线杆的那个年代开始,你去历数中国保健品发展史,主题无非是一次次地高估消费者的智商,又一次次低估从业者的野心。
在这个行业里,「凭借随意打造的噱头高价贩卖信息差」猖獗到了什么程度呢?
出厂价不足十元的东西,普遍会被包装成几百上千块的东西对外卖。就这样的,你都得夸它好,起码它花九块九从源头工厂买的原料是真的,真碰上让你一千块买只旧皮鞋啃的,你同样是没有一丁点办法。
而果真你形成了消费习惯,选定了这个牌子轻易不再更换,随后每天几十块,一吃就是好几年,哗哗的复购规模,吸进速度堪比印钞机。甚至慢慢地商家们还可以借此营造中产优越感。
白天穿皮鞋,晚上啃皮鞋,想想我都觉得自己好可怜。
当然,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是轻易不会被这种保健品大力丸套路给骗到的,尤其是对于「成本构成」这件事,什么叫俊男靓女干营销,羊毛出在羊身上,哪个是铺天盖地打广告,其实压根没疗效,想必看一眼就门儿清了。
这门生意之所以能让商人们前赴后继、这么勇敢,只因为保健品的疗效很难被看清。为防你漏看我得把前面的核心再重复一遍:即便功能上是没用,但客观上由它激发的好心情,你说会不会延长生命?
在不同的人眼里,自己的生命究竟具体值多少钱是一件很难去衡量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出自同一个厂却要被包装成各种价格的保健品,还真就有点为生命定价的意思在了。
当然这都难掩一个事实,那就是,天下苦高价保健品久矣。
我开头的那个脑洞,以及营养工厂的模式,核心就在于用胖东来模式空降保健品行业进行降维打击,保健品原本的传统高价模式不说会直接被这一套给干废吧,但是长此以往,抢到一批稳妥客户,做个营收千万过亿的良心买卖,还是绝对有搞头的。
只不过,我的这个绝妙点子在我还没想到它之前就已经被人做出来了,让我「白白」错失了一个变身亿万富翁的机会(doge)。
所以,「营养工厂」这个牌子我是忘不掉的。
02 把保健品的价格打下来
明明都是一个厂、一批原料做出来的保健品,为什么价格会差那么多?
常卖大力丸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大力丸大卖与否,不是看那个黑芝麻豁山楂搓出来的丸药品质怎么样,而是要看表演团队的专业性怎么样。
你需要一位精壮的小伙子肚皮顶得住石板,还需要另一名老手能够在保证不一锤砸死小伙的前提下把石板给砸开,还需要一位唱跳俱佳的艺人在边上帮你把人拢住。雇佣这样一支专业团队的成本是不低的。
![]()
放到现代也一样。
作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当你看到某些保健品把广告铺满了地铁、电梯、电视、电脑,当它的代言人恰巧是你喜欢的大明星,甚至她还穿了你喜欢的短裙和丝袜,当你刚和你媳妇商量「最近老熬夜想吃点儿鱼油」就不小心被你手机给听见了,随后你的淘宝京东拼多多甚至手机通知框都弹满了保健品广告,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正常人你就应该意识到,这些大明星穿丝袜专门拍的保健品,能够跨越山河大海让你看见,这个触达成本一定是不低的,且最终是需要你作为消费者(冤大头)去承担的。
那么,他们动辄一瓶一两千的售价,就不应该被视作是产品优质的象征,多数时候,那都是老板为了让你看见它而提前给它预支出去的。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所以,我眼中真正能够衡量这个保健品值不值这个价的东西,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配料表。
这是一件需要你本人花时间、花精力的事情。
常卖保健品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信息差对这门生意可太重要了,为了维持高价,要拼命刻意营造信息差,维护消费者的愚昧无知状态,毕竟一旦所有人都读到了那份成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配料表,大概率都会发现它不值你报的这个价,就会发现原来碎大石那哥们儿不是因为吃了大力丸才长这么结实的。
这戏,就没法唱下去了。
所以反过来,但凡是敢于给你直接亮配料表和成分,甚至直接用科研式的客观公告试图帮助你理清选项的,客观来说都更值得你信赖。
因为它起码没有说谎的动机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营养工厂」做到了。
首先是价格透明。
营养工厂的单品价格设置非常直观,就是每瓶的一系列出厂成本上再加10块钱,就是你消费者的到手价格。
![]()
乍听之下好像没那么夸张,我们举几个例子:
NMN是目前抗衰老的前沿产品,它被指出能提高人体N⬛️D+的水平,目前主流产品的市场售价都是几千,有的甚至上万,营养工厂的NMN,75元/月,99.6%的高纯度,有效成分总含量15000mg,常吃的朋友可以对比下,你常吃的品牌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值;
还有鱼油,前面图片也贴过,同行同质同类产品都是几百一个月打底,营养工厂69/月;
再比如AKK瘦子菌149/月,奶蓟草59/月……
其他就不贴了,再贴就像KOL收了钱在打广告了。
总之基本上,营养工厂所有产品都是这样鲜明地把它每月只要几十块的价格贴在那里生怕你看不到,并且每个产品链接你稍微翻一翻就能看到你想要了解到的各项有效成分含量。
这也就引出了它的第二个透明点,成分透明。
常吃高价保健品的朋友都知道,保健品一直买贵的都害怕它无效,买便宜的,那能有保障吗?真不成了每个月买皮鞋啃了吗。
所以营养工厂不仅单价透明,它还把有效成分以及原产地也都贴出来,方便大家去和同类竞品直接对比,然后确认被降低的是不是只有价格。
更关键的是,此举还能让大家以此为证据,一旦纠错怪真去实验室测含量发现货不对版,可以发起索赔维权,毕竟你都写了,属于是将自己的品质置于全民监督下。
第三个透明,是配置透明。
营养工厂不仅把价格和成分摊开,它甚至生怕你多花钱,还把什么样的身体情况该吃什么样的保健品的一些初级科普也都贴了出来。在营养工厂本就发文不算多的公众号平台上,这类科普文同样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主动打破信息差、颇显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它的真诚,因此更容易建立信任。
这样的透明,让营养工厂在一没打过广告、二没买过流量、三没请明星代言的情况下,仅凭着小程序就卖爆了。
属于是真诚感动天和地。
对比其他家,可以说,保健品自打成为一个行业以来,各家的大力丸模式不是进口包装强上价值,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多数情况是一问成分三不知,一聊打假就摇头,有谁见到过愿意主动和消费者建立信任、真正想用户所想的?
这行的太阳,真打西边出来了。
03 什么是自媒体时代的真正有效玩法
行文已过四千字,但我觉得依然得声明:这篇文章,不是广告,虽然里面对营养工厂的很多表述看上去就跟营养工厂掏了钱似的,但真不是,我可以用我的人格担保这件事。
我之所以前面某些地方显得颇为激动,是因为这件事首先是在我没有了解到营养工厂前自己已经颅内高潮过一次,其次是当我看到这个品牌做的比我想的还要完美时,内心不自觉地为它点赞。
要知道,被它干穿的不是什么门口卖馒头那样的简单生意,而是无数人无数年、把无数老祖宗无数智慧汇集起来的、就是靠玩用户心智、就是靠不透明才存活的行业,保健品。
打从有了这仨字起,这个行业就没听说过什么真诚与真心,大家的套路都是「贩卖信息差+制造焦虑+营销驱动+传销兜底+老板够胆量」,原料是什么不重要,卖的是什么更不重要,只要用户有焦虑,并且这份焦虑刚好能被你的产品满足到,就可以跑通。
再仔细想,天下许多生意不都是这样吗?
从先人卖大力丸,到走地推的传统保健品,甚至都不仅是吃的,那些在线教育卖课的,八月十五卖螃蟹卡的,打竹板卖蟑螂药的,上门推销化妆品的,开发布会卖车的,孩子满月上门拍艺术照的……一招连哄带吓唬,让多少老实人乖乖交了枪?
这件事聪明人就能避免吗?当然也不能。
因为是人就有弱点,是人就会有害怕的事情。一旦恐惧被人抓到,哪怕你再有钱,哪怕你再有见识,那一刻你也只是屠夫眼中待宰的羔羊。像我这种天生想法多的,甚至会大半夜打开手机把自己主动送上门。
这样的事情照理应该只存在于信息不通畅的时候,在信息差如壁垒般森严的时代里,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的人碰上了走南闯北的大力丸,的确很难避开这个套路。这样的生意模式,贩卖信息差与制造焦虑的模式,理应在信息无比透明的自媒体时代消失掉才对吧?并没有。不仅没有,在自媒体时代我们甚至有幸见识到了这类堪比诈骗的生意玩法一路更癫狂的扩张。
问题出在哪?
出在信息差从来没有真正消失。
商家与平台合力,一个砸锤,一个拢人,这次躺在石板下演被砸的,换成了短裙丝袜大长腿。
说是自媒体新商业,本质还是大力丸模式。
奸商和平台不仅没有想着去让自媒体真正的透明发挥出来,甚至会在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下去不断点歪技术,去营造信息茧房,去持续精准切片,去将用户分门别类引导至目标。
所以到了用户端,被紧紧包裹在茧房里的用户能看到的,只可以是商家希望用户看到的,不一定是他真正想看到的,不可能是他应该去看到的。
当你看到我这条文字或视频,你也可以顺手看看,这个平台的投流价格已经到了多少。基本都很离谱。
营养工厂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交个朋友的核心人物、长期陪伴罗永浩身边的老面孔朱萧木,他是亲眼看着交个朋友在自媒体时代、在抖音怎么一步步做起来的,他采访时是这么描述的:
今天抖音和小红书的流量都太贵了,暂时买不起。……那个年代的流量太夸张了(指交个朋友)。」
所以我们再回看营养工厂的营销,主阵地只是一个微信小程序,不在京东淘宝开店,不在小红书抖音搞投流,宣传手段除了这个跟着老罗连续创业失败的老兵的卖脸访谈,就是自家公众号的几篇科普文章。
然后,它反而成了朱萧木做过的这么多项目里,盈利最快的一个。
为什么?
因为它掌握了自媒体时代的真正精髓。
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阵地,人人都可以是主角,这句话本就不是一句空话。
已经具备强烈自我意识的消费者需要的,只会是真诚,是消除信息差,是没有层层加码滤镜后的真实。
这同样,也是我眼中,伴随消费降级、民族自豪等新时代大背景下,所有想要跟上主流的生意都应该去遵循的新规则。而且,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两个成功案例了,线下的叫胖东来,线上的,就是眼前的「营养工厂」。
它们都把真诚当做了必杀技。
当然我还是要指出,营养工厂这个小项目能跑通,是因为保健品这行的用户教育成本几乎为0,消费者都是带着问题来的,所以它不需要去告诉用户什么是鱼油,什么是奶蓟草。真要切换到一个需要先去构建用户心智与消费习惯的行业,这种模式跑通或许还需要时间,让子弹飞一会。
但无论如何,即便抛开营养工厂所在保健品行业,抛开它胖东来式的真诚模式,仅凭它不走自媒体投流营销推广的大力丸模式,仅凭它只靠口碑品质讲真话来呼唤用户诚心,来悄悄跑通自己的商业闭环,这玩法本身,已很值得歌颂。
参考
[1]辛夷.对话营养工厂朱萧木:营养品讲究“牌子”,没有意义 |观潮星探.观潮星探.观潮新消费.2024
[2]营养工厂.回看 2024|营养工厂的来时路,走得雄赳赳气昂昂.2024
[3]董雨晴.对话交个朋友朱萧木,减龄咖啡没成,这次要做保健品行业的一条鲶鱼.凤凰网科技.2024
[4]黄青春频道.罗永浩“创业搭子”,自立门户了.虎嗅.2025
[5]半佛仙人.一瓶保健品,八成智商税?.2025
[6]2025年中国保健卡芯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人人文库.2025
[7]营养工厂.百度百科.2025
![]()

![]()
-欢迎加我好友,第一时间查看我的动态、围观我的朋友圈-
-原创不易 欢迎分享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