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上映。
银幕上,穿着日军制服的中年男人冷酷地下达着屠杀命令,那张脸让无数中国观众咬牙切齿。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演员叫平田康之,是个地道的日本人。
更少有人知道,他已经在中国演了20年的"鬼子",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父亲80多年前犯下的罪孽。
![]()
01
1958年,平田康之出生在东京一个普通家庭。
小时候的他和所有日本孩子一样,对战争的记忆只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模糊的描述。
直到15岁那年,一切都变了。
那天,平田康之在家里翻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父亲的一个旧木箱。
里面有些发黄的照片、军装碎片,还有一本破旧的日记。
好奇心驱使他打开了那本日记。
第一页就让他浑身发冷:
"昭和12年(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师团长下令清剿残敌..."
"昭和12年12月15日,今日处理俘虏800余名..."
"昭和12年12月20日,城内已无活口..."
15岁的平田康之看不懂那些军事术语,但他能感觉到字里行间的血腥味。
当他拿着日记去问父亲时,平日温和的父亲突然暴怒了。
"这些东西不该看!"父亲一把夺过日记,"忘掉它们!"
但平田康之忘不掉。
那天晚上,他偷偷去图书馆查资料,终于明白了那些日记的意思。
他的父亲,曾经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的一名士兵,参与了南京大屠杀。
那一夜,15岁的平田康之哭了整夜。
从那以后,平田康之和父亲之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墙。
父亲变得更加沉默,经常一个人坐在后院发呆。
有时候,平田康之会发现父亲在深夜里对着那个木箱流泪,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平田康之试图和父亲谈论那段历史,但每次父亲都会愤怒地转身离开。
这种沉默的痛苦,像一团阴云笼罩着整个家里。
![]()
02
20岁那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医生说,这是战后创伤综合征的表现,很多参战老兵都有类似症状。
"你知道吗?"父亲在病床上握着平田康之的手,
声音微弱,"我这辈子最害怕的就是睡觉。一闭眼,就看到那些中国人的脸..."
这是父亲第一次主动提起那段过往。
"那些都是无辜的人啊..."父亲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
"他们有的还是孩子,跟你现在一样大..."
两年后,父亲带着这份痛苦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他拉着平田康之的手说:"儿子,如果有机会,替爸爸向中国人道歉..."
2000年,42岁的平田康之做了一个决定,去中国。
家人都反对。"你去中国干什么?""那里的人会仇视你的。""你疯了吗?"
但平田康之心意已决。
他要去看看父亲曾经犯罪的土地,要去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平田康之的心情复杂极了。
他先去了南京,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他的腿都在发抖。
"300,000"这个数字像一把刀子扎在他心上。
这意味着30万个鲜活的生命,30万个破碎的家庭。
而他的父亲,就是制造这个数字的凶手之一。
那天,平田康之在纪念馆里待了整整一天。
他仔细看完每一张照片,读完每一段文字。
走出纪念馆时,天已经黑了,他的脸上满是泪痕。
![]()
03
在中国的前几年,平田康之只是默默地学习中文,了解那段历史。
直到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电视剧《走向共和》正在招募演员,需要一个日本人演袁世凯时期的日本领事。
制片人看到平田康之的简历,觉得他很合适。
"你确定要演这个角色吗?"制片人问,"这可不是什么好人。"
平田康之点点头:"我知道。"
拍摄第一场戏的时候,平田康之紧张得手都在抖。
穿上那套仿制的日军制服,他感觉自己如同回到了父亲的那个年代。
"卡!"导演喊停,"平田先生,你的表情太僵硬了,再来一遍。"
一连NG了十几次,平田康之才找到感觉。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用表演来还原历史,让更多人看到侵略者的真面目。
《走向共和》播出后,平田康之收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
大部分都是怒骂:"日本鬼子滚出中国!"
"演得这么像,肯定本性就是坏的!"
"看到你就想到那段屈辱历史!"
面对这些怒骂,平田康之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欣慰。
"观众恨我演的角色,说明我演成功了。"
他对朋友说,"我就是要让大家看到,日本侵略者有多可恶。"
但也有一些观众开始理解他。
有个老大爷在拍摄现场找到他,拍拍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你演得好。我爷爷就是被日本鬼子害死的,看你演戏,我想起了那些仇恨,但也看到了你的诚意。"
这话让平田康之红了眼圈。
![]()
04
2015年,平田康之接到了《伪装者》的邀约,饰演日本特务机关长藤田芳政。
这是他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平田康之做了大量功课。
他研究了当时日本特务的心理状态,学习了那个年代的日语用词习惯,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反复练习。
"藤田芳政这个角色很复杂,"平田康之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有军人的冷酷,也有知识分子的狡猾。我要演出他内心的矛盾和扭曲。"
《伪装者》播出后,平田康之的演技得到了广泛认可。
观众们开始称他为"鬼子专业户",这个称号让他五味杂陈。
"我不介意这个称号,"他说,"如果演坏人能让大家记住历史,我愿意一辈子演下去。"
随着平田康之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在日本国内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些右翼分子指责他是"叛徒",说他"没有民族气节"。
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布他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
"为什么要去中国演那些角色?"一个日本记者质问他,"这不是在丢日本人的脸吗?"
平田康之平静地回答:"我演的不是日本人,我演的是侵略者。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谴责侵略行为,不管侵略者是哪国人。"
这番话让那个记者哑口无言。
更大的压力来自家族。
一些亲戚断绝了与他的联系,认为他是在"背叛祖国"。
甚至连母亲都曾经劝他:"康之,你这样做值得吗?"
平田康之没有回答,只是把父亲临终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如果有机会,替爸爸向中国人道歉。"
![]()
05
如今,平田康之已经67岁了,依然单身。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结婚,"他苦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上吧。"
确实,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平田康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学习中文,研究历史,体验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
每接一个戏,他都要花几个月时间做准备。
"我不是在演戏,我是在还债。"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20年来,平田康之几乎把所有赚到的钱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
他资助过贫困学生,向抗战老兵提供过帮助,还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捐过款。
"钱对我来说只是数字,"他说,"我要用我的行动证明,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忘记了那段历史。"
2020年,导演赵林山找到平田康之,希望他在《731》中饰演石井四郎。
"这是我拍过的最敏感的题材,"赵林山坦诚地说,"你确定要接吗?"
平田康之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就是为了这样的角色而来中国的。"
为了演好石井四郎,平田康之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待了三个月。
他仔细研究那些史料,观看纪录片,甚至连石井四郎的握笔姿势都要模仿得分毫不差。
"这个角色让我痛苦,"平田康之说,
"每天对着那些史料,我都觉得胸口发闷。但越是痛苦,我越要演好,因为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
拍摄过程中,有一场戏是石井四郎下达屠杀命令。
平田康之要用最轻描淡写的语调说出最残忍的话。
"卡!"导演喊停,"平田老师,您没事吧?"
原来,平田康之在说完台词后,整个人都在发抖,眼中含着泪水。
"没事,"他擦干眼泪,"我们继续。"
![]()
06
《731》上映后,关于平田康之的讨论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反对的声音说:"一个日本人演石井四郎,这不是讽刺吗?"
支持的声音说:"正因为他是日本人,才更能说明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为历史赎罪。"
有网友扒出了他20年来的演艺经历,发现他几乎只演反派,而且分文不取额外报酬。
"这个日本人不一般,"一个网友评论道,"20年如一日地演坏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
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会不会是为了在中国赚钱,故意作秀?"
对于这些质疑,平田康之只是淡淡地说:"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我是在作秀,不可能坚持20年。"
2023年,在南京拍戏期间,平田康之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
那是个90多岁的老爷爷,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当他得知平田康之的身份后,并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拉着他的手说:
"孩子,你父亲的罪不是你的罪。但你能为历史做这些事,我很欣慰。"
老人的话让平田康之泪如雨下。
那一刻,他感觉父亲的灵魂得到了安息。
"那位老爷爷让我明白,"平田康之后来回忆道,
"仇恨可以化解,但历史不能忘记。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再也走不动为止。"
在中国影视圈,平田康之赢得了很多同行的尊重。
导演冯小刚曾经评价他:"平田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用20年时间只做一件事——让观众记住历史。这种坚持令人敬佩。"
演员张嘉译也曾公开表示:"和平田老师合作,能感受到他对角色的敬畏。他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用生命诠释历史。"
年轻演员胡歌在接受采访时说:"平田老师教会了我什么叫敬业。他对每个细节的要求,对历史的尊重,都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得到了很多认可,但平田康之心中的愧疚从未消散。
07
"有时候我会想,我做的这些够吗?"他在一次深夜访谈中说,
"30万条生命,我怎么可能用几部戏就弥补?"
主持人问他:"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平田康之沉默了很久,才说:"因为如果连我都放弃了,还有谁会记得?父亲临终前说,让我替他道歉。但道歉不是一句话就够了,要用一辈子的行动。"
这段访谈播出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很多原本质疑他的网友开始理解他的用心。
让平田康之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努力正在影响年轻一代。
一个大学生在微博上写道:"看了平田康之老师的故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历史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更不应该忽视那些愿意直面历史的人。"
一个日本留学生也发声:"作为日本人,我为平田前辈的勇气感到骄傲。他告诉我们,承认错误、面对历史,才是真正的勇气。"
这些声音让平田康之觉得,自己20年的坚持是值得的。
如今,67岁的平田康之依然活跃在中国的影视圈。
虽然年龄大了,但他的内心依然炽热。
"我还能演几年?"有记者问他。
"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演下去,"他坚定地说,
"这不仅是为了我父亲,也是为了所有的受害者,更是为了和平。"
最近,他正在准备一个新项目,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电影。
虽然这个题材更加敏感,但他没有犹豫。
"历史的伤口需要被看见,"他说,"只有看见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结语
20年来,平田康之在中国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他说,中国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在这里,我不仅是个演员,更是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两国的年轻人都能正视历史,珍惜和平。"
他的微博签名是这样写的:"用演技还原历史,用真心祈祷和平。"
这简单的十四个字,概括了他20年来的人生追求。
平田康之这位67岁的日本老人,用20年的时间,演遍了中国荧屏上的"鬼子"。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父辈的罪孽赎罪,为历史的真相发声。
有人说他是"叛徒",有人说他是"英雄"。但对他自己而言,这些标签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让更多人记住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我不是在演戏,我是在还债。这笔债,我要用一辈子来还。"
在这个容易遗忘的时代,平田康之用自己的坚持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容忘记,和平需要守护。
也许,这就是一个普通人能为历史、为和平做出的最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