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年消费50万吨,日本人每天都要吃的纳豆,为啥在中国不受欢迎?

0
分享至

日本人吃纳豆到底有多疯狂?

每年,日本人要吃掉超过50万吨纳豆,平均每人每年吃8斤,从老年人到年轻人,从早餐到宵夜,纳豆几乎成了日本人的“标配”。

不仅如此,“纳豆激酶”还被炒成保健品,光一个纳豆相关产业就能撑起15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更夸张的是,日本政府甚至把吃纳豆上升到了国家医保战略层面,宣传它能“防三高、延寿命、省医保”。

反观中国,作为纳豆的发源地,却几乎没有形成像样的消费市场,一些人尝了一口纳豆就被它那股“臭味”劝退,还有人连看都不想看,更别说天天吃。



这就让人疑惑了,中国人为什么不爱吃纳豆?而日本人又是怎么把纳豆吃成了一个产业的?



发酵的原点

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在驯化野大豆了,在河南舞阳甲湖遗址出土的炭化大豆颗粒,已经能证明大豆是中国人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

那时候的人没有冷藏技术,也没有现代调味品,粮食吃不完就得想办法储存,发酵这种“看似变质”的方式,其实是先人智慧的体现。



到了汉代,人们发明了石磨,能磨豆成浆,制成豆腐、豆浆,解决了大豆“难消化”的问题。

豆腐、豆豉、腐乳这些熟悉的豆制品,其实都是发酵的成果,其中,豆豉发霉发臭,却别有一番风味,是最接近纳豆的前身。



公元753年,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把豆腐和豆豉的做法也带了过去,没想到,在日本,这种发酵豆子竟然演化出了“拉丝”的纳豆。

到了15世纪,日本人开始用稻草包豆子,自然发酵,形成今天这种“黏糊糊、臭乎乎”的纳豆。



日本人不嫌它臭,反而越吃越上瘾,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分离出“枯草杆菌”,也就是纳豆的发酵核心菌株后,纳豆才真正实现工业化。

1980年,日本学者发现“纳豆激酶”能溶解血栓,比当时的药物尿激酶强19倍,这一发现直接把纳豆推上了神坛。



中国虽然也有“酱豆”“霉豆腐”等发酵食品,但始终没有形成以纳豆为代表的产业链。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豆制品种类太多,选择太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口味原因,纳豆的味道和口感确实不讨喜。



日本人把纳豆吃成产业

日本人能把纳豆吃成一个产业,靠的不只是口味,更是系统化的宣传和标准化的生产,日本人从孩子开始就被教育“纳豆是健康食品”,学校午餐里几乎都有纳豆。

每年7月10日,日本还要专门过“纳豆节”,电视上、动漫里都能看到纳豆的身影。

2023年,纳豆市场规模高达150亿元人民币,纳豆激酶的保健品市场也有25亿元。

吃纳豆的人群也不局限于老年人,25到35岁的年轻人也在成为主力消费者。



在制作工艺上,日本纳豆已经高度工业化,一颗纳豆里含有10亿益生菌,发酵过程严格控制在38到42摄氏度之间,时间精确到小时。

连包装、冷藏、运输都有系统标准,确保每一盒纳豆口味一致,品质稳定。

中国也不是没人做纳豆,2001年,燕京啤酒和中国食品发酵院合作,2003年产出第一盒工业化纳豆。



但从市场反馈来看,中国人对纳豆的接受度依然很低,即便宣传它有溶栓、抗氧化、补肠胃的功能,还是抵不过“看着恶心、闻着发臭、吃着黏糊”的直观反应。

这背后是不同的食物审美和文化习惯,中国人讲究“色香味俱全”,发酵食品往往被归为“下饭小菜”,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而日本资源有限,食材单一,纳豆这种植物蛋白就成了“救命稻草”。



被遗忘的根源

纳豆,其实根在中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这在文化上,既是一种“漂流”,也是一种“遗忘”。

中国人对豆制品太熟悉了,反而忽略了它的深层价值,这就像黑格尔说的,“熟知非真知”。



中国人把大豆变成了豆腐、豆浆、豆皮、腐乳,样样都好吃,但唯独纳豆没有在本土立住脚,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资源缺乏,而是缺乏一个系统去推广、教育和改变消费习惯。

纳豆之所以能在日本成为“长寿食品”,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奇迹,它的成功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甚至被纳入国家健康战略。



反观中国,纳豆只是保健品柜台上一个小角落,或是某些老年人的“奇怪偏好”,年轻人宁愿喝奶茶、吃代餐,也不愿尝试“拉丝的臭豆子”。

但市场的风向是在变的,中国的健康养生意识正在觉醒,三高、血栓、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



如果能把纳豆转化成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形式,比如“纳豆丸”“纳豆饮”“纳豆胶囊”,并结合中医理念加以包装,也许还有机会再造一个“中式纳豆”神话。



结语

纳豆的故事,是一颗豆子的文化旅程,也是一个产业的启示录。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有时候不是藏在远方,而是被我们忽略在身边。

只要我们愿意重新审视传统,把老祖宗的智慧用现代方式表达出来,中国也完全可以吃出属于自己的“纳豆传奇”。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00:05:08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公子麦少
2025-11-13 20:42:17
高市早苗拒不认错,日本放出狠话,不解决问题,就驱逐中方外交官

高市早苗拒不认错,日本放出狠话,不解决问题,就驱逐中方外交官

博览历史
2025-11-13 19:00:14
惊!苏州一快递员因送错件被杀,凶手还用脚踹了躺在地上的受害者

惊!苏州一快递员因送错件被杀,凶手还用脚踹了躺在地上的受害者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14 12:36:01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白面书誏
2025-11-14 18:33:59
1200万美元请来梅西!非洲球迷欢迎球王:万人空巷 警车开道

1200万美元请来梅西!非洲球迷欢迎球王:万人空巷 警车开道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14 16:23:18
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部A级大片

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部A级大片

独立鱼
2025-11-13 22:40:28
库里官宣解约!这可是终身合同啊!进入自由市场,下家会是谁?

库里官宣解约!这可是终身合同啊!进入自由市场,下家会是谁?

Haviven聊球
2025-11-14 23:01:59
23℃“速降”0℃!入秋后首场寒潮周日抵沪

23℃“速降”0℃!入秋后首场寒潮周日抵沪

文汇报
2025-11-14 19:27:13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手机中国
2025-11-14 11:51:07
A股,突然异动!外围,突传重磅!

A股,突然异动!外围,突传重磅!

证券时报
2025-11-14 12:50:03
刚开播就骂声一片!央八力挺却差评如潮,戏混子扎堆撑不起场面

刚开播就骂声一片!央八力挺却差评如潮,戏混子扎堆撑不起场面

白面书誏
2025-11-12 17:39:34
赵露思这回,估计把娱乐圈大半歌手都给“得罪”了!

赵露思这回,估计把娱乐圈大半歌手都给“得罪”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14 14:15:03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仕道
2025-11-14 09:07:07
国际乒联执行委员会公布候选人名单,刘国梁、柳承敏在列

国际乒联执行委员会公布候选人名单,刘国梁、柳承敏在列

懂球帝
2025-11-14 17:01:11
调整!11月14日晚间中央5台转播全运会乒乓有变,首枚金牌诞生!

调整!11月14日晚间中央5台转播全运会乒乓有变,首枚金牌诞生!

篮球国度
2025-11-14 10:09:22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娱乐领航家
2025-11-14 23:00:03
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中国基金报
2025-11-14 23:06:29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鋭娱之乐
2025-11-14 13:51:56
美国FBI局长秘密访华,和中方谈了件大事,特朗普或还要对华减税

美国FBI局长秘密访华,和中方谈了件大事,特朗普或还要对华减税

博览历史
2025-11-13 18:48:49
2025-11-15 00:08:49
博览历史 incentive-icons
博览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学之鉴之。
8545文章数 535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贵州盘州花亿元建"世界最大人造月亮"项目 已停运5年

头条要闻

贵州盘州花亿元建"世界最大人造月亮"项目 已停运5年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游戏
手机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联想份额直追小米 中国平板市场格局生变

亲子要闻

儿童健康展与童书展同步启幕 全产业链赋能孩子身心成长

IGN吐槽《COD22》单人战役太折磨!挂机还会被踢出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 Pro Max突然曝光:定制20GB大内存,双长焦也来了!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