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敦煌,多数人会想起大漠里的驼铃、莫高窟的飞天,还有那横亘千年的长城遗址。可谁能想到,2025年9月,一家叫“长城”的汽车企业,把这里变成了一场特殊的“寻根地”——不是找祖宗家谱,而是要把敦煌那股子“万里精神”,揉进汽车的钢铁骨架里。
![]()
这场寻根之旅,央视新闻都专门跟着直播。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还跟敦煌博物馆的副馆长凑在一起聊了半天,从玉门关的老故事讲到现在治沙人的新坚守。
说白了,就是两个“守东西”的角色碰了面:一个守了千年的文化瑰宝,一个想守好“长城”这个中国品牌的名声。
先说说他们找的第一个“根”——“万里之长”。敦煌是万里长城的西头起点,两千多年前,商队、使臣就从这儿出发,靠脚和骆驼闯丝路。
![]()
现在我们坐飞机去敦煌都得几小时,想想当年那些人顶着风沙走半年,那股“敢闯未知”的劲儿,搁现在也够让人佩服的。
![]()
长城汽车跟“长城”重名,魏建军说这既是运气也是压力。怎么扛住这份压力?他们没光喊口号。发动机、变速器这些汽车的“心脏”“骨头”,以前不少靠外资,现在全改成自己造了;还在七个国家、十个地方设了研发中心,全球找人才搞技术。
![]()
说白了,就是像当年丝路开拓者那样,不怵难事儿,把“长城”的“长”,从地理上的“长”,变成了技术上的“能扛事儿”。
再看他们怎么学敦煌的“万里之美”。莫高窟里藏的美,可不是简单的画画。飞天飘带的灵动、雷公鼓的纹路,都是老祖宗把不同文化揉在一起的智慧。
![]()
长城汽车没只当游客拍拍照,而是把这份美“搬”到了车上——比如坦克500的“敦煌绿”,颜色是从莫高窟217窟的青绿山水里挑的,看着沉稳,又透着股生机。
他们还没忘了背后的人。敦煌的美能留到现在,靠的是一代代文保员修壁画、治沙人固沙丘。长城汽车说,光用人家的颜色不够,还得学这份“守护劲儿”——以后不仅要把文化融到产品里,还得帮着保护这些文化瑰宝,不让千年的美断了档。
![]()
最核心的,是他们想接下敦煌的“万里之魂”。这魂说穿了就是四件事:探索、自信、坚守、传承。
魏建军倒挺实在,说“长城有2500多年,莫高窟1600多年,我们才35年,得好好学”。怎么学?探索就是扎扎实搞技术,比如新能源、智能驾驶这些新领域,不依赖别人,自己建全产业链。
![]()
坚守就是不搞短期投机,35年就盯着“做好车”,品质卡得严,不糊弄用户;自信就是既敢用敦煌元素彰显文化底气,又敢把自主技术卖到全球;传承就更实在了,不仅传敦煌文化,还传中国的越野文化,比如坦克500,既有国风配色,又有舒服的座舱和强性能,让开车也能变成一种文化体验。
![]()
说到底,长城汽车去敦煌,不是搞花架子的“文化打卡”。他们是想告诉大家:中国品牌不光能造好车,还能把老祖宗的精神捡起来,让千年的“万里精神”,跟着汽车的轮子,跑向更多地方。
就像魏建军说的,“长城代表中国,产品走出去,只能干好,不能干差”——这份实在劲儿,倒真跟敦煌那片不掺假的大漠挺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