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关注视频号:丘脑大叔
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运气而非能力,或者难以接受别人的赞扬,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冒名顶替综合症”。别担心,你并不孤单。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近70%的高成就人士都曾有过类似感受。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典型特征包括持续的自我怀疑,以及在明显有能力的情况下仍觉得自己是“骗子”。
领导力教练、顾问兼励志演讲者 Kim Meninger 分享了她关于增强自信、减轻焦虑的实用建议。以下是她的三个方法:
1. 管理干扰性思维
Meninger 强调,冒名顶替综合症并不是临床诊断,而是一种焦虑表现。
她解释道:“担心同事会发现你并不胜任,其实是源自恐惧。”大脑会将这种恐惧当作危险信号,从而触发“战斗或逃跑”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面对失败、拒绝或羞辱等社交威胁时,这种反应往往会妨碍理性思考、问题解决和清晰表达。
![]()
她建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妨先问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真的发生,我该如何应对?有了计划,你就会觉得更有掌控感。
不过,焦虑时很难冷静思考,因此她提出了几个缓解技巧:
深呼吸:向大脑传递“没有危险”的信号。如果即将参加可能引发焦虑的会议,可以提前几分钟进行呼吸练习。
带一瓶水:在演讲或发言时,小口喝水既能帮你短暂停顿,也不会引人注意,从而为自己争取思考和缓冲的时间。
放慢语速:焦虑常导致语速过快,从而影响沟通的清晰度。刻意放慢语速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减轻紧张感,同时也让你显得更沉稳自信。
2. 培养“成长型思维”
所谓成长型思维,是指相信能力和智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而不是天生固定不变。
许多成年人会陷入固定型思维,觉得自己“天赋有限,无法改变”。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认为,进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能有所提升。
举个例子: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会说“我数学不好,因为我天生不擅长”;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选择通过学习或请教老师来提高。
Meninger 强调,培养成长型思维有助于增强自信,减少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发生。她建议:
当你认为某项能力是缺陷时,可以在句子后加上“尚未”。比如,把“我不擅长演讲”换成“我还不擅长演讲”。这样能开启改变的可能性,而不是给自己下定论。
有意识地当一回“初学者”。完美主义者往往只在十拿九稳时才会尝试,因而错过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尝试学习一门新技能——比如编织、绘画、乐器或外语——能帮助你打破这种模式,接受学习过程中的不适感。
3. 学会庆祝成功
很多人习惯性地忽视成就,只盯着错误与失败。这其中往往包含文化和家庭的影响——有的文化强调谦虚,认为谈论成功会显得自满。
但 Meninger 指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认可自己的长处:“优势并不可耻,它们是你能为团队、组织、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的基础。”
要想善用优势,首先得清楚自己有哪些长处。这并不是自我满足,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人。
因为大脑不会自动聚焦于成功,所以需要刻意练习。她推荐的一个方法是写“成就日记”:每天记录三件顺利的事或三个解决的问题,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
这样不仅能帮助你积累信心,还能在绩效考核或申请晋升时提供有力的参考。
作者:JOANNA GOODRICH
脑叔创建了一个名为“丘脑大叔·大脑管家”的知识星球,我把它定位为一本不断更新的大脑进化训练指南,旨在分享大脑认知行为和健康知识、陪伴并帮助脑友们解答大脑认知、情绪健康问题,提升大脑认知,帮助大脑进化,寻找幸福的人生!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