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辽宁省发病率最高的五类癌症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最高的五类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
辽宁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朴浩哲介绍,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吸烟、大量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体力运动不足、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钙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均为国际公认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因素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由这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导致的癌症占所有癌症死亡的44.7%。因此,大家必须高度重视癌症预防,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然而,部分癌症危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比如癌症的家族遗传史,因此,定期参加癌症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省级肿瘤防治中心,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度重视癌症筛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和便民举措。其中之一便是开展了智能评估与精准筛查。中心承担了辽宁省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应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智能评估高危人群,提供精准筛查技术和全周期健康管理。我省自2012年起成为首批加入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省份,针对城市高发癌肿——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肝癌及乳腺癌,持续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癌症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估及随访等工作。
通过国家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技术培训项目,面向基层招收医生到省肿瘤医院培训,并为培训医生提供免费食宿,同时邀请专家开展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病理诊断、内镜操作、影像检查、临床诊疗等方面的规范化水平。
此外,还免费发放肿瘤防治科普手册;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健康讲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采血等便民服务;所有检查阳性患者,均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一对一诊疗指导和全程健康管理。医院自主研发“两癌”筛查车,目前已走进辽宁7个市的近20个乡镇(街道),派出省级专家约200人次,让基层和偏远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筛查服务。
预防肿瘤不仅要加强早期筛查,还要注重肿瘤防治知识的获得。“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工作,将其视为推进肿瘤防治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并实践‘肿瘤科普宣教-高危人群识别-规范化筛查-阳性病例追踪管理-诊疗服务衔接’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朴浩哲说。
省肿瘤医院以每年4月15日至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契机,推动全省14个市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肿瘤防治宣传活动。针对不同人群,编辑发布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知识。与临床专家合作,积极宣传和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在全省形成网格式普及,提高居民参与肿瘤防治的积极性,让“全民健康,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聚焦癌症危险因素制作一批高质量科普作品,包括科普宣传手册、特色宣传品、科普视频。其中,2023年编辑出版的科普书籍《肿瘤的三级预防——让科普有趣起来》,围绕肿瘤的三级预防进行科普,编者汇集了省内肿瘤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2024年筹备制作《肿瘤防治 从筛查到诊疗》一书,围绕常见癌症的“防、筛、诊、治、康”方面的科普知识展开。
“对于筛查出来的阳性患者,我们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患者,并免费提供报告解读和咨询服务。对于后续检查治疗,我们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缩短患者排队就诊的时间。”朴浩哲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