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9月21日电(张忠山)“以前楼道灯坏了没人管,心里憋着气,哪愿意交钱?现在环境好了,服务跟上了,交钱也舒坦!”近日,山东省临沭县某小区业主李女士主动到物业办公室,补缴了拖欠半年的物业费。这份迟来的缴费,源于临沭县物业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后带来的变化,也是当地强化“府院联动”,助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临沭县依托“府院联动”机制,由住建、法院及驻地街道等多部门单位参与,联合成立县物业纠纷调解中心,确立了“小区和解、社区化解、中心调解、司法保障”的梯次过滤、分层递进的多元化解机制,让更多物业纠纷化解在行业内、解决在成诉前。
调解中心创新运用“前端治理”工作法,实行“先听诉求、找准症结、再促整改、后解纠纷”模式,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尺度破解物业纠纷难题。调解中心接手的某小区41户业主欠缴5.6万余元物业费纠纷,受理后调解员没有急于催费,而是带着调查问卷,和街道派驻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几天下来,关于垃圾清运不及时、停车混乱、健身器材损坏等40多条具体意见被汇总上来,调解中心将问题梳理成清单,反馈给物业公司,限期一周整改到位。物业公司很快增派保洁、调整垃圾桶点位、划定车位、修复设施……整改期满后,业主们纷纷反馈:“乱停车有人管了”“楼道灯亮了”。此时,调解员才开始释法明理,最终35户业主主动补缴了4.8万余元物业费。
县法院还指导调解中心探索建立“红蓝档案”制度,将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情况记入红色档案,通报住建部门督促整改,并通过物业服务“红黑榜”进行公布;将业主无故长期欠费行为记入蓝色档案,通过速裁快审强化履约责任。
专业调解力量薄弱是物业纠纷化解的“拦路虎”,县法院指派法官担任培训讲师,归纳了公共设施维护、停车位争议等物业纠纷10类常见问题,定期为调解员开展授课,专门培训了12名社区工作者参与调解。县法院还以调解中心为依托,将精准普法作为解纷前端化解的“先手棋”。组织调解员深入各小区开设“社区讲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清晰告知拒缴物业费可能带来的诉讼、执行等法律风险。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旁听物业纠纷典型案件庭审。
调解中心运行6个月来,已受理各类物业纠纷443件,成功调解171件,收回欠缴物业费32万余元;进入诉讼程序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7.14%。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杰 崔海明
![]()
快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小编披星戴月
赏个和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