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AI在哪个领域的应用最让人期待?教育一定榜上有名。
过去三十年来,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教育总是走在应用最前沿的那一个。而现在,当年在课桌上按下文曲星的“发音”键、听复读机里的英语单词的80、90后们,如今已经成为带着孩子穿梭商场、比较AI学习机性能与价格的家长。
但相比当年产品相对单一,现在很多人面对琳琅满目却价格不菲的学习机,却很难作出选择。
其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对于家长们来说,这些硬件学习机到底能否“值回票价”,谁也不知道。
但随着大模型应用的不断提速,AI+教育,也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2025年9月22日,百度搜索在秋季教育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AI伴学模式」和一系列升级的AI学习工具。这一举动,并非是推出一款新的硬件设备去与现有玩家争抢市场份额,而是彻底解决家长的选择困难症——依托百度APP这一国民级应用,将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变成一台“免费的学习机”。
这不仅是对传统学习机市场的一次“降维打击”,更可能预示着,一个由真正AI驱动的普惠教育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硬件围城与选择困难
要理解百度的这一产品战略变化,先需要回到学习机这一过去可能被大家所忽略的千亿级市场上来。
据统计,中国K-12阶段的学生群体超过2亿,在这背后,是庞大的教育需求和家庭投入。尤其在“双减”政策后,家庭场景下的自主学习需求被进一步放大,智能学习设备市场随之井喷。
今年上半年有机构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AI学习机市场全渠道销量为592.3万台,销售额为190.6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7.6%。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I学习机市场的全渠道销量为126.5万台,同比上涨29.4%,继续保持高增速态势。多份报告指出,未来AI学习机的销售额有望突破千亿。
![]()
然而硬件的繁荣背后,却是家长的选择困难症。
市面上的主流AI学习机,价格普遍在数千元,高端型号甚至过万。这对于许多家庭,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和欠发达地区,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本质上是将教育资源与消费能力进行了捆绑,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
一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支教老师梁夏就曾分享,当地很多孩子渴望优质的辅导资源,但他们的家庭显然无力承担一台昂贵的学习机。
即便跨过了价格门槛,消费者又会陷入“内容围城”。硬件学习机通常搭载封闭的操作系统和内容生态,用户购买的不仅是设备,更是被锁定在一个特定的内容库中。这意味着内容的更新速度完全取决于厂商,且优质资源往往需要二次付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了极大限制。
而最让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或许是硬件背后AI的“存在感危机”。尽管几乎所有学习机都打上了“AI”的标签,但很多产品的AI功能仍停留在拍照搜题、语音评测等相对初级的阶段,更多是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无法深入解答“为什么会错”以及“怎么办”。
这种“浅层AI”无法构建学生完整的个人知识图谱,也无法提供动态、进阶式的学习路径规划,AI并没有真正减轻家长的负担。
市场的僵局就在于此:高昂的硬件成本与不够深入的AI体验,让整个行业迫切需要一个真正的破局者。
“平台+内核”双轮驱动
面对学习机市场的僵局和AI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作为大众印象里的软件厂商百度,要选择入局这一传统的硬件市场。
如果说传统学习机只是将“AI”作为硬件的点缀,那么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成熟,则为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质的飞跃。
今天的大模型强大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已经能够让其超越简单的“对错”判断,构建出极其精细化的个人知识图谱。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信息入口,百度每天要承接1.5亿人次的教育问题搜索,服务近3000万用户,这背后积累的海量数据和用户理解,为其提供了实现真正个性化教育的土壤。
在一系列技术储备和产品基础上,百度没有选择再造一个硬件,而是凭借自身在AI技术和用户规模上的双重优势,推出了「伴学模式」与「AI精准练」两大核心产品,形成了“平台+内核”的双轮驱动模式。
![]()
![]()
先来看「伴学模式」。这一模式首选解决的是学习环境的问题。它本质上是在百度APP内,为孩子开辟了一个纯净、专注的学习空间。
家长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将手机“一键切换”为学习机,屏蔽掉与学习无关的娱乐信息,从而解决了家长对于“孩子用手机分心”的核心焦虑。
但与硬件学习机的封闭生态不同,百度的「伴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资源聚合平台,其中整合了同步课程、试卷中心、素质拓展、海量题库与真人辅导等海量且大部分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彻底打破了硬件学习机的“价格围城”和“内容围城”。
而「AI精准练」功能,则完美诠释了AI如何从“批改工具”蜕变为“成长导师”,构建了一个“知对错-找薄弱-促提升”的高效学习闭环。
这个闭环的起点,是依托百度创新的CV(计算机视觉)试卷分析、多题智能切割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思维链(COT)技术实现的精准批改,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整页作业。
紧接着,它不仅仅是标记出红色的“×”,更是通过背后强大的AI能力进行智能诊断,将每一道错题与百度教育自研的、覆盖小初高9600个知识点的庞大知识图谱进行关联,生成一份可视化的“学情分析报告”,让学习短板一目了然。
在精准定位问题之后,「AI精准练」最终会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提分方案,从错题出发,“举一反三”地推荐巩固练习题,并匹配相应的AI视频讲解,实现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彻底告别盲目的“题海战术”。
这套“双轮驱动”的组合拳的背后,离不开百度多年的技术积累作为支撑,其中不仅包括了文心4.5与DeepSeek的双核大模型驱动,此外,百度文本检索引擎(BES)强大的知识检索能力也同等重要。
同时,像「AI练口语」这样的专项工具,也同样基于专项训练大模型,实现了高度拟人、场景化的交互体验。
基于专项训练的大模型,AI可以模拟各种真实场景,像一个真正的语伴一样,与学生进行有逻辑、有内容的对话,在“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彻底告别“哑巴英语”的困境。这种沉浸式的交互,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AI平权,从教育开始
而这一切技术和产品的进化最终指向的,是彻底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推动教育平权。
当最顶尖的AI教育能力不再依附于昂贵的专用硬件,而是可以通过软件普惠大众时,教育公平就迈出了关键一步。
![]()
据百度在发布会上的介绍,百度如今已经将“免费学习机”的理念带到四川大凉山,让当地的孩子仅通过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AI辅导服务,这正是技术背后巨大社会价值的体现。
AI正在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让“一人一策”的规模化因材施教,从理想照进现实。
百度正在做的,是利用技术的力量,将曾经遥不可及的“个性化教育”理想,变为人人可及的现实。
对于千亿规模的学习机市场而言,百度这个“闯入者”,没有选择抢夺存量市场的蛋糕,而是通过免费和普惠,做大了整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它让人们看到,AI+教育的最佳载体,或许不是另一台昂贵的设备,而是我们口袋里那部最普及的智能手机。
这不仅是百度的商业雄心,更是AI技术赋予这个时代的社会责任与机遇。正如“AI教父”杰弗里·辛顿早在2024年多伦多大学的一场活动中所预言的那样:“对我来说,(AI)这项技术最令人兴奋的应用是作为私人导师。它将彻底改变教育。”
当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专属的AI学习伙伴时,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更加公平且高效的教育未来,才真正值得我们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