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说起广西最有历史底蕴,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当属贵港地区莫属!因为其是广西最早接受中原文明熏陶的地方之一,还处在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之上,水运发达,历史悠久,物产富饶。在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这样的优势可谓睥睨一切。
![]()
按理说有这样优越的先天条件,发展应该非常不错才是,可是这些年的贵港地区发展却显得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感觉。比如,贵港在广西地级市的GDP数据排名中位列第九,桂平在广西县域的GDP排名在今年上半年滑落到第三,从曾经的广西县域一哥,到如今的三哥,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而平南则直接跌出十名之外,看着真是让人唏嘘!
这是怎么了?
就拿桂平来说,作为三江六岸之地,有人口有人口,要地有地,要人文历史有人文历史,有风景有风景,马上就是双铁路城市,还坐拥两座水利枢纽。可以说,水运文章对于桂平来说是先天优势,大有可为!所以,这样的状况让很多人是理解不了的!
其实细细观察,还可可以发现,其实落得今日这样的结果还是有理由的。纵观桂平,虽然有三江六岸的先天优势,桥没有也就算了,可是却连一座现代化的港口都没有!沿江的码头,无论是南江(郁江)、北江(黔江)还是浔江,现有的码头只能叫古旧的码头!
停泊小船只还行,对于上吨位的现代化船只来说,这些码头就只能叫休息场地!根本进行不了装卸货的操作!这样的港口,让桂平的港口经济怎么发展?
![]()
桂平的水运困局折射出的,正是桂平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当周边城市纷纷建设现代化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时,桂平却仍在依靠百年前的水运设施"吃老本"。郁江两岸堆满砂石的简易码头,黔江畔锈迹斑斑的吊装机,平陆运河疏浚运营日益临近,留给桂平的时间窗口正在急速收窄。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发展思路的错位。桂平"重陆轻水"的决策偏差,使得三江黄金水道还处在原始状态。就像当地老航运老友说的那样:"我们缺的不是好码头,是把'三江六岸'拧成一股绳的魄力。"当锈蚀的缆桩换上智能化桥吊,当货轮汽笛再次响彻浔郁平原,这片最早沐浴中原文明的沃土,或能找回失落的荣光。
简单点来说,桂平或许需要在大湾、蒙圩、江口、东塔等处打造现代化港口,助力桂平城市发展。与此同时,联结平南一起打通通往玉林的陆路通道,跟玉林一样借道出海,这样比往上游过贵港上西津船闸从平陆运河出海要便捷!
当然了,桂平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贵港地区都面临着相似的转型阵痛。当现代物流体系从"江河时代"迈向"海陆空立体时代",这个曾经因水而兴的千年古郡,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向海图强”?这是摆在现实的一个问题!
要破局,首先要跳出"就水论水"的思维窠臼。黔江、郁江、浔江交汇形成的黄金水道,不该仅是运输通道,更应成为产业廊道。借鉴重庆果园港"前港后园"模式,在蒙圩港区布局粮油加工产业园,依托大湾码头建设建材交易中心,在江口借势柳梧铁路发口经济,让每个码头都成为产业集群的触媒。平陆运河带来的不仅是压力,更是重构产业版图的机遇。
桂平交通网络的"短腿"同样亟待补强。柳梧铁路将激活"水铁联运"的乘数效应。推动建设桂平北站至江口港区的货运专线,让黔江沿岸的大宗商品能直接"上车下船"。与平南协同发展的构想颇具远见,两地可联合申报"浔郁平原现代物流示范区",共建直通玉林往北部湾的冷链物流干线,把桂平和平南两地的特产送上国际餐桌。
文旅融合或是另一条突围路径。西山泉畔的旧码头改造成滨水休闲街区,南江古渡复原"疍家渔歌"实景演出,黔江大桥设置观景平台——这些"微更新"既能保留城市记忆,又能培育新的消费场景。当游客乘着游轮领略"三江汇流"的壮阔时,桂平的历史底蕴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
站在浔郁平原眺望未来,桂平的复兴需要一场深刻的"水岸革命"。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重构——从"靠水吃水"到"活水兴城",让千年水道激荡出新时代的澎湃潮音。
![]()
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和资金的回流是事半功倍的基础!怎么做?桂平想好没有?
桂平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