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
正处于集中攻坚的关键时期
面对严峻的防蚊形势
江海区许多市民
主动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
积极参与防蚊灭蚊行动
形成了人人动手、群防群控的
爱国卫生运动氛围
“以前总觉得灭蚊是社区干部的事,现在看着他们顶着大太阳检查下水道、喷洒药水,我们也坐不住了!”9月21日,在外海街道直冲村党群服务中心,63岁的陈姨一边熟练地将杀虫颗粒装入无纺布袋,一边说。
![]()
示意图
像她这样的居民正越来越多——连日来,一场由村(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驱蚊药包制作行动”已在外海街道22个村(社区)全面铺开,超过300名居民主动“接棒”,用一针一线织密社区健康防护网。
![]()
![]()
触发这场行动的,是一组被群众看在眼里的“辛劳画面”:烈日下,社区工作人员逐一检查下水道防蚊闸,被汗水湿透的制服印出盐渍;暴雨后,环卫工人连夜清理积水容器,满鞋污泥却仍坚持工作;夜幕降临,志愿者仍马不停蹄上门宣传,用沙哑的嗓音传递防蚊知识……这些点滴付出,居民们都记在心里。
“他们太辛苦,我们得搭把手。”陈姨是直冲村的老居民,子女在外地工作。每天送孙子上学后,她常到村里帮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也希望能够尽自己一份力量。”
![]()
在墟镇社区活动室,56岁的区姨正熟练地将医用口罩剪裁成两半,填入杀虫药剂,用棉线扎紧,制作出形似小灯笼的药包。“下水道阴暗潮湿,普通药包容易被冲走。”参与药包制作的志愿者小静拿着成品解释道。他们通过三股棉线将药包固定在沙井盖孔隙下方约10厘米处,这样污水流经时可形成微型漩涡冲刷药包,使药物均匀缓慢释放,既避免药效集中流失,又能持续覆盖整个排水系统长达2至3周。
![]()
![]()
“别看我们动作慢,一小时也能做100个!”患有腰间盘突出的赵大叔坚持站着穿棉线,他说:“社区干部教会我配药比例,现在我也是‘技术工’了。环境好了,受益的是自己。”
![]()
![]()
群众的自发参与正在形成良好的涟漪效应:青年志愿者加入药包悬挂队伍,中小学生通过绘画宣传防蚊知识,街道社区主动承担起药包补给工作。“以前觉得灭蚊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自己的双手也能改变环境。”参与制作的刘大姐感慨道。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何榕 通讯员/区靖怡)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