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酒文化的长卷中,每一款历经岁月沉淀的名酒,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丛台酒,作为冀酒阵营的领军者,从1496年的“贞元增烧坊”到1945年公办酒厂的建立,再到如今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丛台酒苑,80载风雨兼程,80载匠心坚守,它以酒为媒,将邯郸的历史底蕴与酿造技艺熔于一炉,在时光的淬炼中,酿成了独属于丛台的醇厚与辉煌。
时至今日,丛台窖龄系列和活分子系列稳居燕赵名酒引领之位,以品质诠释着对峥嵘岁月与广大消费者的敬意,堪称丛台酒的典范之作。这瓶酒的背后,更是藏着丛台酒流传千年的故事,从古老窖池到现代工艺,岁月的韵味尽数融入其中。
1
1
溯源:千年传奇酒香,文化名酒底色
丛台酒的故事,远比“80年建厂史”更为悠长。其根源可追溯至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邯郸北门里张氏名门创立的“贞元增烧坊”——这是丛台酒文化基因的起点,也是冀南酿酒史的重要坐标。
彼时的“贞元增烧坊”,恪守古法酿酒的“六必”古训,以老五甑传统工艺为核心,精选当地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依托邯郸独特的水土气候,酿出的美酒醇厚丰满、绵甜爽净,甫一问世便风靡冀南。至大明万历年间,因张氏后人张国彦官至兵部尚书,“贞元增”酒凭借过硬品质与文化声望,更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追捧的佳酿,甚至获乾隆皇帝御笔题赞“美酒十千醉不辞”,将烧坊的声誉推向顶峰。
时光流转至近代,1918年,晚清进士、留日海归王琴堂辞官归乡,怀揣“实业兴邦”的理想,对“贞元增烧坊”进行扩建升级。他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酿造流程,让这座百年烧坊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产活力,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普照华夏,邯郸迎来历史性转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着眼于传承地方特色产业、保障民生需求,以“贞元增烧坊”为核心,整合周边十五家私人烧坊,正式成立“公办邯郸市酒厂”——这一天,不仅是丛台酒业“80年厂史”的起点,更标志着冀南酿酒业从分散的手工作坊模式,迈入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公办发展新阶段。百年“贞元增”的酒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开启了新的篇章。
1
2
崛起:技术革新铸品质,荣誉加身立标杆
公办邯郸市酒厂的成立,为丛台酒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建厂初期,丛台人便确立了“守正创新”的理念——既坚守“贞元增”的古法技艺,又积极探索技术突破,在时代的机遇中稳步前行。
1963年,是丛台酒发展史上的“关键革新年”。这一年,邯郸遭遇暴雨灾害,酒厂老工房受损严重。面对困境,丛台人不等不靠,果断启动“东进工程”,在市区东郊柳林桥选址建新厂。更可贵的是,他们将“贞元增”传承四百余年的30余口泥池老窖整体迁徙,完整保留了孕育酒香的“核心资产”——这些老窖中的微生物菌群,正是丛台酒独特风味的“密码”。
同年,为进一步提升酒质,丛台酒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标先进榜样,系统学习浓香型大曲酒的核心酿造工艺,并结合本地水土特点,针对窖泥微生物繁殖规律开展攻关,最终研制成功“人工培养窖泥技术”。这一技术被誉为“中国白酒界20世纪60年代重大发明”,彻底打破了“老窖只能靠百年自然养成”的局限,开创了“人工培育百年窖香”的先河,让丛台酒的酒体品质实现质的飞跃。1965年,全国名酒会议在泸州召开,丛台酒的“人工培养窖泥经验”引发行业轰动,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评价其“为中国酿酒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的突破,迅速转化为品质的认可与荣誉的加冕。1965年,在河北省第二届评酒会上,酒厂以人工老窖酿造的“邯郸大曲酒”、浓香酒香醅串蒸的“邯郸老白干酒”双双斩获河北省“双第一”,丛台酒的“冀酒标杆”地位初显;1975年,“邯郸大曲”正式更名为“丛台酒”——以邯郸标志性文化符号“丛台”命名,既彰显了品牌与地方文化的深度绑定,也寄托了丛台人“传承邯郸文脉、酿造传世佳酿”的雄心。此后,丛台酒的荣誉之路愈发开阔:1978年,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并被评为“河北省名酒”;1979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丛台酒凭借卓越品质获评“国家优质酒”,从此赢得“河北第一名酒”的美誉,成为全国消费者熟知的白酒品牌。
改革开放的春风,更让丛台酒迎来“规模扩张”的黄金期。1984年,酒厂启动二期扩建工程,在市区南郊建成占地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引入先进的酿造、储存、灌装设备,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彻底摆脱了“小作坊式”生产的束缚,迈入现代化酿酒企业行列;1988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丛台酒品评会”,让丛台酒走出河北、走向全国;1989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丛台酒再次获评“国家优质酒”——短短十余年间,丛台酒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知名优质酒,以实力奠定了“冀酒龙头”的地位。
1
3
传承:守正创新谋发展,继往开来谱新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丛台酒业主动求变,以体制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为抓手,在传承中突破,在发展中升级,让80年品牌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994年,“邯郸市酒厂”改制为“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计划经济下的公办企业,转变为更具市场活力的股份制公司,决策效率、市场响应速度显著提升;1999年,丛台酒业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这一荣誉,是对其“始于1496年、传承数百年”历史底蕴的权威认可;同年,公司利税突破1亿元,邯郸市人民政府专门发贺信表彰,丛台酒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2000年,公司利税再破1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十五位,被授予“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稳居“河北省白酒企业排头兵”位置。
2006年,对于丛台酒业而言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李增其出任丛台酒业董事长,带领新一届董事会开启了丛台酒业的“二次创业”之路。上任伊始,他便以“讲团结、讲感情、讲负责、讲节约、讲挑战”的五个“要讲”凝聚人心,聚力改革 。在他的主导下,企业完成股份重组,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为企业注入全新活力。
在李增其的战略布局中,“品质坚守”与“技术创新”始终是核心。此后,“贞元增”传统酿造技艺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创设白酒研究所和省级专家工作站,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起包含国家评酒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在内的科研队伍,为提升酒质,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李增其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10年,他力主实施“退城进郊”战略,投资12.84亿元在肥乡经济开发区建设占地500亩的新厂区,集固态酿造、科研开发、文化观光于一体,打造“丛台酒苑”这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市场上,大力实施营销创新、产品创新,打造了享誉全省的窖龄系列和活分子系列,深入聚焦邯郸市场,谋划全省扩张,实现了丛台酒的蝶变跨越。
最近几年,从历史中走来的丛台酒焕发新的活力。丛台酒业集团总经理李鹏亮以开放包容、奋进突破的精神,坚定“一心一意酿酒,全心全意奉献”的发展理念,在传承中创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引领丛台酒业省酒龙头阔步向前。
不仅如此,丛台酒业大力实施“三香四品五基地”战略,在四川泸州、古蔺、云南腾冲投资建设新厂,自此覆盖了浓、清、酱三大香型,为丛台酒筑牢品质基础,开拓全国市场和打造百年名酒奠定了坚实基础。
80年栉风沐雨,从公办酒厂到现代化企业集团;千年酒文化积淀,五百余年酿酒技艺传承,80年丛台品牌发展壮大史,从“贞元增烧坊”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全国化布局,丛台酒的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时代脉搏,每一滴酒液,都承载着匠心与传承。
10月7日,丛台酒业建厂80年庆典即将隆重召开。万众瞩目,满怀期待。作为冀酒龙头的丛台酒业,正在以“继往开来”的精神和使命,聚力打造“中国丛台”新名片,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续写更加醇厚绵长的岁月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