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云南到湖北,再到新疆,静安区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帮扶模式,让“上海经验”在对口帮扶地区落地生根,不断激发当地“造血”能力。于是,山还是那座山,坝还是那座坝,但TA们的生活已被悄悄改写……
在云南省广南县六郎城村,一座千年壮寨曾因基础设施薄弱而发展受限。如今,在旅游旺季,“康养+文旅”的特色融合让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农延磊感慨道,“自从景区发展起来之后,像我们原来在外务工的人,现在有好多也返乡了,直接在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村民们通过“五金增收”模式,变身“主人翁”,42户参与民宿经营,截至2024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年前的20倍。精准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关键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综合功能优化提升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着广南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
![]()
自1994年和静安区结对以来,夷陵区每一次产业升级,几乎都能在上海找到对应接口:20多所学校与静安名校“一对一”,让人员定期交流成为常态;夷陵柑桔、茶叶等“对口好物”空降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使其传统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三峡坝区里,专业设计和运营团队打造的民宿集群,深受旅游人士欢迎。在援夷干部徐迪看来,正是这一场场“经验互换”,将“对口”升级成了“互补”。
![]()
![]()
在新疆巴楚,静安让文化润疆成为能跑、能跳、能发朋友圈的生活日常:巴楚县全民体育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当地室内公共体育场所空白;今年夏天,57双来自新疆草湖项目区、巴楚地区的“小手”,与上海的“小手”在黄浦江畔相牵,融成了同一段难忘的记忆;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与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的杂技剧《天山雪》,则荣获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
![]()
“云南咖啡专区”亮相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静安·夷陵号”带着一路歌声、笑声和点赞,赓续两地情谊;静安援疆人像胡杨扎根沙海,把科技的甜、健康的甜、希望的甜,酿进巴楚百姓的日子里……正如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所说,“对口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当地的人民群众,所以我们除了‘输血’,更要让他们有‘造血’的能力。”未来,静安将通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教育帮扶等多元路径,与对口地区一起,共同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梁晖、张艳艳(东方卫视)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