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静安警方成功劝阻一名70岁老人陷入一起以“发放扶贫款”为名的复合型诈骗陷阱。该案中,诈骗分子假借“中国梦”平台名义,声称可通过房地产投资、养老理财等项目发放“国家级扶贫款项”,实则诱骗受害人赴外省进行线下接触,涉嫌诈骗等多重违法行为。
9月11日上午9时许,静安公安分局彭浦镇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称其70岁的妻子田某于清晨携带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和行李离家,并通过微信告知家人“到北京去了”,且拒接电话。
据报警人反映,田某一周前接到自称“国家发放扶贫款”的陌生电话,对方以“房地产开发”“养老理财项目”和“高回报金融投资”等为诱饵,声称只需到场办理手续即可获得巨额款项。田某信以为真,虽经家人多次劝阻仍执意离家。
接到报警后,静安警方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经调查发现田某已购买从上海虹桥站前往天津西站,再转往河北白洋淀的火车票。警方立即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拦截。当日下午5时许,田某在出站时被民警带至派出所进行反诈劝阻。但她情绪激动,坚称“我是来旅游的,你们怎么管得那么宽”。
9月12日凌晨3时30分,静安分局民警终于在河北保定容城县找到田某,现场还发现其上海同行好友潘某,以及一名疑似借“发放扶贫款”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女子杨某。
然而,现场劝阻工作再度遇阻,田某与随警一同前来劝阻的丈夫发生激烈争吵,多次表示“我不跟你回去,警察也辛苦了,你们自己回去吧”。
面对这一僵局,田某居住地的社区民警吴建伟果断开展现场调解。他建议田某丈夫暂避,并通过耐心沟通获得田某、其丈夫及同行人潘某三位老人的理解,同意先行返沪。
据了解,田某在沪期间就曾因自主投资被骗,与家人多次发生矛盾。据田某丈夫反映,田某热衷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查看投资信息并实施投资,但缺乏关键的反诈意识:“好一阵后又开始做‘发财梦’,总以为自己能通过投资赚大钱,事实上却接连掉入诈骗陷阱。”
经查,诈骗分子通过线上洗脑,诱导当事人前往外省“当面办理手续”,实质是为了实现资金转移或控制人身自由。
在处置过程中,上海静安警方同步对当事人名下银行账户采取保护性措施,确认尚无资金转出或大额取现。9月12日上午9时,田某与潘某在民警陪同下安全返沪。目前,警方已对田某开展进一步法治宣传,其已彻底醒悟。潘某由属地公安部门接回,关于杨某的涉案线索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深入调查。
警方指出,此类骗局利用老年人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将“非接触式诈骗”与“到场转移资金”相结合,通过线上洗脑、线下接触的方式模糊违法边界,极具迷惑性。特别是涉及房地产、养老、金融等领域的“高回报投资项目”,实则都可能是触及法律红线的诈骗行为。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信所谓“国家政策补贴”“高回报投资”等话术,对涉及资金转移和要求线下见面的情况务必谨慎对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