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做饭从不多放盐,怎么家人血压还是高?” 生活里,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惑。其实,让血压 “失控” 的元凶,可能藏在你每天吃的零食、酱料、加工食品里 —— 它就是 “隐形盐”。
什么是 “隐形盐”?
![]()
我们平时说的 “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除了炒菜时撒的食盐,很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含钠的成分(比如味精、小苏打、亚硝酸盐、酱油、豆瓣酱等),这些 “藏起来” 的钠,就是 “隐形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 2000 毫克(约等于 5 克食盐),但很多人吃的 “隐形盐”,早就悄悄超了标。
这些常见食物,全是 “隐形盐大户”
调味品:一勺酱,半勺盐
很多人以为 “少放盐就行”,却忽略了酱料里的钠。比如 10 毫升酱油约含 160 毫克钠,1 勺豆瓣酱(约 15 克)含钠 200 毫克以上,要是炒一盘菜放 2 勺酱油 + 1 勺豆瓣酱,光调料里的钠就快到每日推荐量的一半了。
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别多吃
火腿、香肠、培根、午餐肉等加工肉,为了防腐和提味,会添加大量盐。每 100 克香肠约含钠 600-800 毫克,吃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肠(约 50 克),就吃进了 300-400 毫克钠,相当于吃了 1 克盐。
零食:甜味零食也藏盐
别以为只有咸口零食含盐,很多甜味零食为了平衡口感,也会加不少钠。比如 100 克饼干约含钠 300-500 毫克,1 袋薯片(50 克)含钠可达 400 毫克,就连一些甜味面包、蛋糕,每 100 克钠含量也可能超过 200 毫克。
速食食品:方便背后是高钠
方便面调料包(尤其是粉包和酱包)是 “钠王”,一份方便面的钠含量普遍超过 1500 毫克,吃一碗就快把一天的钠配额吃完了。此外,速冻饺子、速冻披萨、自热火锅等速食,为了保证风味,钠含量也大多超标。
吃太多 “隐形盐”,身体会受哪些伤?
升高血压,伤血管
钠摄入过多会让身体里的水分难以排出,导致血容量增加,长期下来会升高血压,还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冠心病、脑中风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 60% 与高钠饮食有关。
加重肾脏负担
肾脏是排出钠的主要器官,长期吃太多 “隐形盐”,会让肾脏一直处于 “超负荷工作” 状态,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引发肾炎、肾结石等问题。
影响骨骼健康
体内钠太多时,肾脏会排出多余的钠,同时也会带走一部分钙。长期下来,会导致钙流失增加,可能让骨骼变脆,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女性更要注意。
3 个小技巧,轻松控住 “隐形盐”
学会看食品标签
买包装食品时,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中 “钠” 的位置越靠前,说明钠含量越高;营养成分表中,尽量选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钠含量低于 120 毫克的食品,超过 600 毫克的就要谨慎购买。
烹饪时 “减盐增香”
炒菜时晚放盐(出锅前放),能让盐附着在食材表面,用更少的盐就能尝到咸味;还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醋、香菇、番茄等天然食材提味,减少对酱油、味精的依赖。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尽量自己做饭,少买现成的加工肉、速食和零食。比如早餐可以用煮鸡蛋、全麦面包代替香肠 + 饼干;零食换成新鲜水果、原味坚果(每天不超过 20 克),既健康又能避开 “隐形盐”。
控盐不是 “不吃盐”,而是少吃 “看不见的盐”。从今天起,学会看标签、巧烹饪,让身体远离高钠负担,才能更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