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一菲(国际教育创业者,原新东方老师)
在当代中国的商业版图上,罗永浩是一个无法被归类的异人。
最近的预制菜大战,他以绝对优势,轻松KO了对手,在舆论战中再塑金身。
而他上一次出圈,还是作为“真还传”的悲情主角:一个欠债8.4亿需要偿还的失败手机创业者。
倒闭的企业千千万,欠债的企业家千千万,但能通过“欠债还钱”这个叙事,差不多还清债务,并名利双收的人,真没有几个。
互联网上真真假假的斗嘴约架数不胜数,而罗永浩几无败绩。被他直接骂过和间接讽刺的对象中,有他的前伯乐,前投资人,前朋友……按照中国的人情世故,这些人都是骂人的雷区,骂他们很难赢得人心。
但罗永浩每次都在骂战之后全身而退甚至迎接着网友们“朝圣”般的称赞。
![]()
![]()
前几天罗永浩在线喊西贝老板“约架”,要直播辩论,网友们认为这是当年“罗永浩约架王自如”的翻版,纷纷庆贺“终于过年了”。
坊间对于罗永浩的评价呈现鲜明的两极,讨厌他的异常讨厌,觉得他品德差,靠“咬人”获取流量,习惯性打击民营企业,称他是“行业冥灯”:夸下的海口和结果极不匹配,干实业上没有作出像样的成绩。
喜欢他的也极度喜欢,觉得他敢说真话,才华横溢,性格鲜明,逻辑缜密,所以才能在那么多“战斗”中保持不败之身,如今依然可以用一条微博就能呼风唤雨。
更重要的是,他像一个活在现代的堂吉诃德,毕生都在寻找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风车”——那些他眼中僵化、丑陋、不合理的行业巨头与社会规则。
他手中的武器,是一柄由口才、偏执和理想主义锻造而成的大锤;而他的每一次冲锋,都始于振臂高呼,虽偶有损伤,也溅射出独一无二的流量光芒,最终将“罗永浩”这个名字,塑造成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文化IP。
今天,我们不仅要分析一下罗永浩,还要分析他身上的“传播学”基因,并且试图找出他到底拿捏住了什么秘密——为什么仅靠一张嘴就能获得超级财富?而普通人又会从他的“传播学技巧”中学到什么搞钱办法呢?
彪悍人生的开始
每一个堂吉诃德,在踏上征途前,都有一段孤独的、塑造自我认知的岁月。对罗永浩而言,1972年到2001年,就是他的自我锻造时期。
他家境不差,老家在吉林省延吉市,算是官二代,但自述“生性狷介”。高中辍学的经历,让罗永浩早早地脱离了体制的轨道,在社会的边缘地带,他依靠海量的阅读完成了粗粝而深刻的自我教育。
![]()
鲜肉时期。
他手中的长矛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00年。为了成为新东方的老师,他给创始人俞敏洪写下了一封长达万字的求职信。
![]()
万字求职信,后文太长有删减,图源@粥左罗
这封信,与其说是求职,不如说是一篇宣言:它充满了未经社会化的、堂吉诃德式的坦诚、骄傲甚至狂妄。
在2025年的今天,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1222万人,这封长得只有狂热的罗永浩粉丝才有耐心细细拜读的长文,放在今天大概率是要进碎纸机的。但在那美好的经济上行期,一切皆有可能。
这封信更像一封写给俞敏洪的“内心独白”,颇有点“今天我就把我自己摊平在这你看着办”这个意思。
这或许是许多女性都熟悉的尴尬场景:约会时,对面的男士滔滔不绝地倾诉着自己的感想、阅历与理想,话语密集到泼水不进,甚至有点令人脚趾扣地。
在这封求职信里,罗永浩第一次展示出自己“战斗”的特质,他不走寻常路,先把新东方其他老师批了一通。
![]()
除了批判新东方在职的老师,罗永浩毫不避讳自己的学历短板,用大篇幅展示自己“过分正直”的价值观和“令人惊叹”的思想深度。
他宣称自己“GRE考了两次都是600多分的成绩,教600多分的学生,肯定没问题”。
这封信,就是他为自己锻造的第一支武器,锋利、笨拙,闪烁着理想主义的、不合时宜的光芒。
幸运的是,他的老板俞敏洪也非等闲之辈,日后更是被誉为“孵化出亿万富翁最多的企业家”。他乐意为天才们敞开大门。
最终,罗永浩成功了。他获得了一份在新东方年薪数十万的体面工作,让他彻底摆脱了物质上的窘迫,从一个“社会闲散人员”一跃成为中国顶级培训机构的明星教师,完成了第一次社会阶层的跃升,也打造了个人品牌的雏形:
一个写万字信求职的猛人。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开端,为他日后“特立独行”的IP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这是他第一次依靠“超级传播原理”而获得的胜利,胜利的原因是他凸显了极强的反差感。
他不是平庸的求职者,而深深挑战了精英体系的门 槛。 他挑战了那个以学历和背景为标准的传统人才筛选机制,没有用常规的武器(简历、证书)去攻击这道门,而是用一封独一无二的万言信直接戳向了俞敏洪的内心。
他成功地将游戏规则从“比拼资历”变成了“展示灵魂”,并在这个新规则下完胜。通过这次冲锋,他完成了从无名之辈到破格奇才的第一次关键进阶。
一个失意的男人的命运被改变了,也提醒了我们:当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一次不行再试一次,两次不行再试一次。罗永浩的“魅力”也来自于此——凡人供奉理想之神,自然也会膜拜被开光的祥瑞。
2004-2008:名师的蜕变
在新东方的讲台上,罗永浩不仅仅要教授艰涩的GRE单词,帮助学生鲤鱼跃龙门,更要为学生们苦闷的心情代言,刺向他们迫切想逃离的、僵化的教育模式,以及他口中那个“日益犬儒”的社会风气。
即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仅靠着大量的练习准备,罗永浩也很快就锻造了“提炼金句”的超凡思维能力和演讲能力,这成为了他一生行走江湖的兵器,也是他刺向对手的底气。
![]()
其实刚站上讲台初期,罗永浩的段子水平很差,一度被俞敏洪放弃,说他“天生没有幽默感”,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对此的影射。但幽默感和演讲技巧的确是可以锻炼的。
和其他同期新东方名师一样,罗永浩作为受欢迎的名师,他的招牌不是英语能力,而是在讲台上密集地输出各种段子。
例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从互联网1.0时代到4.0时代依然流传。
![]()
![]()
这些语录,按照新东方的“磨课”传统,是在教研阶段通过老师互相“批课”(指老师轮流上台讲课,轮流互给建议,讲课者再调整效果)环节被打磨过很多遍后,再对着一轮轮的学生反复输出精炼后而成。
讲段子的传统,首创者是俞敏洪,后来成为许多新东方教师——包括董宇辉——的个人标志。
没错,董宇辉那些文艺气息浓厚的金句频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新东方的特色,是大量的、密集的训练而得,只不过俞敏洪没法把“输出金句”这件事申请版权保护,普通网友就认为是主播的才华横溢。
![]()
俞敏洪在自传《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中,叙述过这个开免费讲座讲段子引流,并发扬光大的传统。
新东方学员曾经吐槽过:如果你去参加新东方培训并且反复练习,你也可以讲这样的课,某个老师讲过的段子,十几年不会更新,唯手熟尔。
![]()
![]()
但罗永浩还是不一样,他后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能创造新段子。
罗永浩为什么能创造新段子?因为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下了苦功夫。
他曾说自己每次演讲之前身上都会带着硝酸甘油,一场2小时的演讲要准备200小时。这还只是演讲阶段,在准备阶段,他下的功夫更无法想象。
李诞也说过,脱口秀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唯有大量的枯燥的练习才会达到台上的行云流水,所以,看起来云淡风轻的耍嘴皮子,背后是艰苦卓绝的训练。
![]()
讲段子这件事,新东方的老师都有获益——学生排长队缴费,老师拿麻袋分钱。经济上行期嘛,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然而,罗永浩的获益,不止步于麻袋装钱。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04年到2006年期间,罗永浩的课堂录音被盗版传播,网盘里人手一份,意外地催生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文化偶像——“老罗语录”。
在那些犀利、幽默、夹杂着脏话和理想主义火花的段子里,学生们听到的不再是应试技巧,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庸俗世界的猛烈开火。
这个被学生亲切称为“老罗”的男人,嘲笑一切他认为愚蠢的事物,也赞美一切他认为高尚的品格。
![]()
从二十年前就是年轻人的互联网嘴替,火得有理由。
1.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思辨与反思的场域。
北大学生在校内网的未名湖bbs辩论,能一天内拉出200页有质量的讨论,激烈地辩论哲学、政治与经济制度话题。没有算法分发,全靠“求真求实”,就能引平均教育水平颇高的网民们关注。
在这样的互联网风气下,罗永浩赢得了无数信徒,也让他愈发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教师。
![]()
“老罗语录”火了,他四处在首都的大学开讲座,也算一种早期的直播,所以罗永浩后来直播卖货如鱼得水,因为这是他的舒适区。
![]()
开几百个人的讲座是常态。这时候兜里揣着硝酸甘油。
![]()
这是首都经贸大学为罗永浩开讲座后发布的文章,由文章可见,此时的风气是自由而开放的,对于“民族主义”话题更多是讨论而非定义。此时的罗永浩,已自称“国际主义者”,这些言论后续都在互联网出名,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成被骂为“精日”“罗太君”。
2006年,罗永浩从新东方辞职。通过这次理想主义的出走,他挑战了新东方“只教技巧、不谈理想”的培训模式,通过放弃高薪脱离新东方,他完成了第一轮的理想主义冲锋。
同年,罗永浩创办牛博网,试图为自己和朋友们建立一个属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
通过牛博网,罗永浩化身为冲锋战士,集结志同道合者,以文字攻向商业化对独立思考的侵蚀,和无处不在的言论束缚。
牛博网聚集了当时中国最顶尖、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挥舞着“不商业、不删帖”的旗帜。首页上就写着“扛得住压力,顶得住真相,全力保留您的评论!”
经营牛博网,让他从一个“英语老师”变成了能与梁文道、韩寒、连岳等顶尖公共知识分子平起平坐的“意见领袖”,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分子圈人脉,包括数次在经济上资助他投资他的贵人冯唐。
![]()

冯唐和罗永浩,自嘲“当自恋狂遇到偏执狂”。
虽然,牛博网的冲锋最后以悲壮的失败告终,被巨大的压力打倒,但这次殉道般的经历,反而将罗永浩的理想主义人格推向了顶峰,为他赢得了“旗手”的道义资本,在民间看来,罗永浩已经和“敢说话”“说真话”划上等号。
他完成了从教师到精神领袖的第二次进阶。
这个短暂而辉煌的言论飞地,启发了罗永浩,让他寻找并挑战更大风车的使命感彻底觉醒。
2008-2012:化身为民意代言人
牛博网倒下后,罗永浩经历了一段迷茫期。牛博网是没有盈利的,虽然收获了人脉,两年下来,原来的积蓄变薄,罗永浩回归老本行:英语培训。 和所有出走的新东方名师一样,罗永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开一家培训机构和老东家竞争。从下面这些广告词里,能听到他亿点点的卑微。
![]()
![]()
![]()
新中关大厦是北京海淀的培训行业的“华强北”,有名的机构都在这里,所以租金很贵,罗永浩拉来投资人,其中包括当时非常有钱的冯唐,大手笔租下新中关大厦B座北翼1202。
然而尴尬的是,罗永浩后来公开宣称,“开英语学校很痛苦”。
![]()
网上找到这张糊图,满脸写满了不情愿。
![]()
从这篇2014年《多知网》报道来看,罗永浩承认2008年-2010年,老罗英语培训没有盈利。
2012年后,罗永浩就基本不怎么打理老罗英语学校,2013年就主要靠其他老师留守上一对一课程,慢慢消化原有学员的预付款课时。
有点好笑的是,从创始人到留守人员,都摆出了“等不及要打烊”的态度:2014年,留守的董事徐寒已经在锤子手机入职了。
打开老罗英语的微博,2014年初至今,屈指可数的更新次数似乎能看见老罗英语无人问津的管理状况。
从2013年开始,便有不少学员在评论中提出“学校倒闭了?”的疑问,也有人直接@罗永浩,但是校方一直无人回应。
“罗永浩现在还是学校的校长,但是他并不授课,日常的管理都是其他同事在负责。”调查中,老罗英语的老师如此说道。 据了解,现负责管理培训班的是一名叫徐寒的老师。在成立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时,徐寒是以董事的身份现身。然而据报料人士说,虽然徐寒现在挑起了老罗英语的大梁,但本人其实已在锤子手机方面入职,辅助罗永浩的锤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 所以,老罗英语的管理实际上名存实亡,主要负责人纷纷投身于新业务,培训班处于无人打理的窘境。由于灵魂人物的缺失,老罗英语的发展逐步陷入停滞。 ——源自多知网《手机火了英语荒了,揭秘老罗英语萧条现状》
巧的是,老罗英语的前合伙人之一黄斌,近日在预制菜大战中也站了出来,对罗永浩颇有微词,认为罗永浩的“前员工,前同事,前投资人,前供应商,前朋友们”都很有心胸地“朝前看”,放他一马。
![]()
![]()
黄斌早年是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牛博网时期,罗永浩负责内容,黄斌负责技术,分工比较明确,后来牛博网倒了,他俩也就分道扬镳了。黄斌后来成为了陈凯歌团队的宣传总监,又离职做了专职经纪人,捧红黄晓明和赵丽颖等等,再后来做制片人,比如《何以笙箫默》等片。
![]()
老罗做广告的风格是一致的:标语式的金句,理想主义的关键词,用在英语学校的广告上,有点大材小用。让我们记住这个风格,后来锤子手机、交个朋友直播间的广告都是同款。
为什么罗永浩对英语培训感到厌倦呢?
因为做英语培训是“实业”,这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此后的多次经历一而再再而三地证实了这个结论。
传播学大师罗永浩陷入低潮,能解救他的,唯有继续传播,唯有一场全民关注的、充满戏剧性的战斗,让他重新回到“意见领袖”的位置上。
2011年,这个机会来了。
“西门子冰箱门”事件,是罗永浩堂吉诃德之旅中第一次标志性的冲锋。
当时,罗永浩分别在左小诅咒和冯唐家拍了视频,表示西门子冰箱关不上门:

左小诅咒家的冰箱。

冯唐家的冰箱。
在经历了与官方客服数个回合无效的沟通后,罗永浩眼中的那台冰箱,已经不再是冰箱,而是一座象征着“傲慢、敷衍、不负责任的跨国巨头”的巨大风车。
于是,他发起了著名的行为艺术:在西门子中国总部门前,抡起铁锤,亲手砸烂了三台冰箱。
![]()
这次行动既是行为艺术,也是人造新闻事件:自备讲台,提前布置了摄像人员。
![]()
![]()
广告牌的字体,颜色和内容都非常利于传播。
![]()
也有英文标语,便于在西方传播:
![]()
罗永浩对着媒体侃侃而谈。
![]()
![]()
事后还请了保洁收拾现场垃圾,证明自己是“文明维权”:
![]()
甚至开了一场面对媒体的事件交流会。
![]()
这一锤,不仅砸在了冰箱上,更砸在了当时整个商业社会的神经上。他将一场原本可能无人问津的维权,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事件。
手持铁锤的罗永浩,那个愤怒、偏执、甚至有些滑稽的身影,就此定格为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
砸冰箱事件成为了现象级社会新闻,为罗永浩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免费曝光。
“罗永浩和他的铁锤”成为一个对抗强权的文化符号,极大地强化了他硬核、较真、行动派的公众形象。
他成功地赢得了“为普通人说话”的身份标签,这为他日后做手机和直播带货都铺垫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失声的消费者的对立面,是傲慢的跨国巨头西门子公司,他们则成为了对个体消费者不屑一顾的、庞大而迟钝的官僚体系的典型。
罗永浩用舆论审判,用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用“代言大众”的姿态,将西门子打得措手不及,最终迫使其公开道歉并处理问题。西门子的品牌形象被打残,而罗永浩则毫发无损地凯旋。
现在回想,这与他大战西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路线。
通过这场战斗,他完成了从“意见领袖”到“社会活动家”“民意代言人”的第三次进阶,并领悟到了“用戏剧性行动撬动大众注意力”的强大法门。
而这一招,他一直用到今天,屡试不爽。
2012-2018:想成为罗布斯但失败了
2012年,罗永浩一头扎进了智能手机这片血海,创办锤子科技。他要挑战的,是整个手机行业,以及商业世界的所有通行法则。
![]()
在创业初期,他甚至多次放出豪言,称锤子科技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最终将“收购苹果”。
![]()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蒂姆·库克领导下的苹果“丧失了灵魂”“创新乏力”,认为iOS系统变得越来越臃肿和丑陋。他做手机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做出一款能“在精神上接替乔布斯”的产品。
![]()
毫无疑问,他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
他给自己造的梦,名叫“东半球最好的手机”。这个充满了狂妄与理想主义色彩的目标,贯穿了锤子科技的始终。
![]()
这段广告词,以今天的眼光看“爹味十足”,但很能戳进直男的心巴。
罗永浩鄙视行业的“傻大黑粗”,偏执地追求工业设计的美学和体验至上的软件灵魂。
![]()
![]()
罗永浩式的充满自信的大字报式文案,又来了。
他举办的每一次发布会,都像一场科技界的春晚,更像一场理想主义的布道会,门票收入甚至能捐赠给开源社区。
然而,骑士的理想,终究要被商业的重力所拉扯。供应链的难题、资金链的断裂、以及市场份额的残酷现实,让他伤痕累累。锤子手机T1自面世以来,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一直在亏损。
2018年5月15日,在北京鸟巢,他为自己举行了最盛大、也最惨烈的一场冲锋。面对近3万名观众,他试图用一款名为“TNT”的革命性工作站来颠覆下一个十年。
![]()
罗永浩的语录体宣传,很博人眼球。
![]()
然而业界的评价,却背道而驰, 潜在消费者的投票,也不看好。(评价与投票图源36Kr)
![]()
主营业务的手机越卖越贵,脱离锤子手机的核心人群消费能力。
![]()
更尴尬的是,不仅仅是概念方向上的不实际,这场新产品的演示本身也频频失误。
开场前,罗永浩宣称,让参会者“准备好尿布来参会”,意思是会精彩纷呈,不忍走开。
然而,操作过程中一直有技术故障,现场屡次陷入尴尬沉默,老罗口中“请世界放心”的发布会最终成了一场华丽的滑铁卢。
罗永浩的这一次挑战看似遭遇了致命的失败:锤子倒闭,欠债8.4亿,一时间群嘲无数。 之前的营销多么盛大,将外界期望值拉满,之后的反噬就会多么猛烈。
罗永浩就是要认(chui)真(niu)。 雷军确实用即将超越中华酷联的手机出货量来证明了自己,罗永浩却没有做到:锤子手机已经跳票一年的情况下,近日在接受预定之后再度跳票。原因被其归结为富士康产能不足,良品率只有20%。产能不足和良品率的问题又被其归纳为因为锤子提出了极高的品控要求,“如果稍微放宽就可以提升良品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瞎扯淡。一是富士康以及锤子之外的厂商被拉下了水,二是手机作为成熟产品,锤子并没有采用曲面屏等新技术,良品率如此之低实在不可思议。 ——援引雷科技《忽悠经济:锤子手机出身未捷身先死》
但毫无疑问,尽管失败了,他也正式进入了中国主流商业世界,在商界江湖留下了“罗布斯”的称号,摆脱了“知识分子”标签,与雷军、周鸿祎等大佬同台竞技,极大提升了社会排位;
他获得了一大批能为他付费的,围绕锤子科技,极具粘性的“粉丝社群”。这些人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罗永浩理想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以后还有可能为理想充值。

罗永浩和王自如的辩论成为B站经典,罗永浩完胜,粉丝们大爽。
所以,这场“光荣的失败”仍具有一种史诗般的悲剧美感。他输掉了公司,却赢得了“一个有梦想的失败者”的终极人设,其故事的传奇性和戏剧性被推向了高潮。
![]()
再回过头来看“老罗语录”,不会意外罗永浩的人设和路线会一如既往。
这一次,他完成了从社会活动家到悲情创业英雄的再次进阶。
2019-2022:“真还传”与“交个朋友”
当锤子手机撞上商业规律粉身碎骨后,留下了约13个多亿人民币的债务,罗永浩本人也被丹阳市人民法院下达了“限制消费令”。在商业层面,这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
如果是普通创业者,他已经输光了所有:经济资本清零,社会信用破产,在家都要被猫嫌狗憎。
而罗永浩显然不会放弃,他手里还有牌,那个牌就是他身上的传播学基因。传播有点类似于空手套白狼的营生,谁能掌握传播学密码谁就能获取巨大财富。所以他没有选择让锤子科技进入司法破产程序。
在破产程序下,公司资产将被清算,债权人按比例获得极少的偿付,而作为股东和法人的罗永浩则可以在法律上卸下公司的债务包袱,经济上更安全,但在道义上和信用上风险更高,对冲着“老罗”这个名号,追随他的投资人和供应商没法交代。
所以,他公开宣布,将以个人名义,努力偿还这6亿的公司债务。
巨额债务怎么还呢?
当然要用最快来钱的方式:直播带货。
![]()
因为要还债,可以卸下一切包袱,把全部身家——体面,名声,人脉,争取到的一切江湖羁绊——都放上轮盘:赢了,可以翻盘;输了……他还能“交个朋友”。
2020年愚人节这一天,罗永浩在抖音开启“交个朋友”直播间,将自己还债的故事,变成了一出全国人民围观的“真还传”。
然后,熟悉的配方,熟悉的罗永浩式的大字标语,它又来了。
![]()
![]()
这是一个观赏度很强的惊人转折,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画面:那个理想主义的骑士,选择用最世俗、最接地气的方式来承担责任。
他不太熟练地介绍着商品,努力地融入那个喧闹的直播间江湖。
这种巨大的反差,反而为他的理想主义悲情,增添了一抹惊人的现实主义色彩,让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公众谅解与好感。
最重要的是,他为这件事,总结了三个字,易于传播的概念:“真还传”。
“真还传”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传播概念,既有《甄嬛传》的谐音梗在前,朗朗上口;
另外,幸灾乐祸是隐秘的人性底色,所以人人都想看个热闹:这老罗真有那么大本事还清六个亿?还不上可就有热闹看咯!
一边用《甄嬛传》的国民级谐音梗,一边利用人性的幽微始终占据着关注度,所以“真还传”瞬间占领围观群众的心智,这从侧面证明,罗永浩拨动流量之弦的功夫已经炉火纯青。
在2020年以前,直播带货还是新鲜事物,有江湖地位的人要入场,还需要一个台阶下。巧合的是,罗永浩和他的前东家俞敏洪,都是用“外力作用下的悲情英雄”形象进入直播行业的。
通过直播带货,罗永浩获得了创业以来最稳定、最庞大的现金流收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不仅还清了6亿债务,还积累了新的资本。
![]()
带货成绩很惊人。源自tech星球报道:当然抖音平台为罗永浩的带货铺垫了很多资源:在直播前,仅“罗永浩请卖它”“老罗来了”两个话题,短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了8亿。同时,罗永浩每天都会发布直播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其中,“罗永浩你有什么好豪横的”“玲姐喊话罗永浩剃胡子”“李诞喊话罗永浩卖艺”等话题均登上了当天的话题热榜。
另一方面,罗永浩的死忠锤粉中,也有爆金币的玩家:
锤子科技登陆鸟巢开新品发布会时,安徽合肥锤友群群主老樊发动身边的锤友众筹,包下了合肥市核心地段15天的广告位,做海报为发布会造势。 3月27日,罗永浩‘不赚钱、交个朋友’的直播Slogan、海报一出,老樊立刻找到了当地的传媒公司,自己花钱,让罗永浩电商直播的消息,出现在三块合肥户外视频广告的LED大屏上。 ——源自tech星球
![]()
锤粉支持,抖音流量倾斜,老友冯唐为他牵线…… 罗永浩还真的东山再起了。
这一次,罗永浩亲身实践了流量经济的最前沿,深刻理解了“人、货、场”的商业逻辑,完成了个人能力的一次重要补课。
2023年重磅之战:罗永浩vs俞敏洪
2023年,在宣布还清8.4亿债务后,罗永浩几乎立刻就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创办AR公司“细红线”,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计算平台——那个更遥远、更虚无缥缈的“元宇宙”。那里,有他最新的理想国和最新的风车。
但这次的创业再出发,并没有那么容易,罗永浩遭遇了好几次挫败:
AR行业投入巨大且技术周期漫长,“细红线”至今未发布任何实际产品。
在此期间,为了维持团队运营和市场声量,罗永浩进行了一系列追逐风口的短平快创业,但这几次尝试均以惊人的速度失败,为他巩固了“行业冥灯”的称号。
首先是在2019年初,他为社交APP“聊天宝”原子弹短信站台。这款产品试图通过聊天赚钱的网赚模式挑战微信,但在上线两个月后,就因产品体验不佳、模式无法持续而迅速偃旗息鼓,团队解散。
紧接着,他投身“小野电子烟”。在他刚刚加盟并准备大展拳脚时,国家便出台了电子烟线上禁售令,给了整个行业致命一击。
![]()
罗永浩刚在微博发出广告,政策就落地,这次精准的风口狙杀,让他“冥灯”称号广为流传。但彼 时的电子烟行业创造了不少隐形富豪。
随后,他又重返电商直播,转战淘宝平台开启名为“老罗和他的朋友们”的新直播间。
尽管首秀凭借其个人IP获得了巨大关注,但后续表现平平,未能复制“交个朋友”的辉煌,影响力远未及预期。
后来又办了交个朋友的矩阵孵化课程,被投诉。离开新东方后,罗永浩和开班授课总是八字不合,看来“上课”的确不是他的真爱,只是为了现实而凑合。
![]()
创业的失败没关系,但他的铁锤不能生锈。
在斗嘴这件事上,少有人能斗赢他,他的手下败将有:
![]()
面对罗永浩线下拉着媒体举报,方舟子只能小声反驳,名声受损,最后退居外网。
![]()
为了和方舟子当面叫阵,罗永浩亲自堵到了方,但方迅速离开,留下律师和罗永浩舌战,彭律师完败,“缩头乌龟”“给丫一个特写”是这场骂战的经典课件。
![]()
在节目上被公开嘲讽“被包养就不要谈独立人格”的王自如。
2023年末,一次重要的升级赛机会来了。
一场由几段“小作文”引发的风波,让新东方旗下的直播巨头东方甄选陷入了创立以来最大的公关危机。
事件的导火索,是东方甄选官方小编在一条视频下回复,称董宇辉在直播中妙语连珠的文案,是整个小编团队的功劳。
董宇辉粉丝则非常不服,觉得东方甄选否认了董宇辉的个人贡献,产生严重不满情绪,舆论很快发酵起来。
![]()
后来,时任CEO孙东旭进行了一次灾难性的直播回应,舆论被彻底引爆。孙东旭不仅批评了粉丝的“饭圈”行为,更直接曝光了董宇辉的薪酬,此举被外界视为对核心功臣的背刺。
瞬间,舆论哗然,东方甄选抖音账号粉丝数日内锐减数百万,公司股价应声暴跌。
在巨大的压力下,俞敏洪最终出面,罢免了CEO孙东旭,并与董宇辉合体直播,以提升董宇辉为高级合伙人、成立独立工作室的方式,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暴。
![]()
俞敏洪和董宇辉的事情我们今后再详细分析,而在这场漩涡中,一个来自新东方“前朝”的幽灵——罗永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事件最重要的“场外解说员”和“关键变量”。
他坚决支持董宇辉,说俞敏洪是铁公鸡,猛烈抨击东方甄选管理层“惊人的落后”和“面目狰狞”,在直播里妙趣横生地聊着马屁精和铁公鸡的往事:
![]()
同时给董宇辉开出“保底数亿”的天价Offer,公开挖角。这套组合拳,完美契合了他一贯的理想主义斗士人设,他的核心观点也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心声:老东西欺负年轻人,咱就干他!
![]()
当事情过去两年多,我们拨开情绪再回看时,会发现这番义正辞严的表态,是一次经过精心计算的、带有选择性叙事的表演。
罗永浩对董宇辉的成功,进行了一次巧妙的“归因简化”。罗永浩将东方甄选的奇迹,几乎完全归功于董宇辉“百年不遇”的个人才华,并以此作为攻击其管理层“贪天之功”的论据。
但这套叙事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东方甄选的成功,离不开新东方作为上市公司在转型初期投入的巨额资金、品牌背书和流量资源。
同时在背后搭建了庞大的选品、供应链和运营团队的系统性支撑。
董宇辉引爆了直播间不假,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成功,没有谁是绝对的功臣。
罗永浩对此避而不谈,他无限抬高头部IP的个人价值,并鼓动其与平台进行切割,他认为这是“良禽择木而栖”,事实上,他对董宇辉的每一次声援,都是在向市场和所有顶级主播,为自己“交个朋友”MCN公司打出的精准广告。
![]()
而他对俞敏洪的攻击,在很多人看来,越过了商业评论的边界,触及了人情与尊重的底线。
在这次事件中,俞敏洪并没有任何攻击罗永浩的举动,而罗永浩却多次使用“铁公鸡”等带有羞辱性的词语来形容这位前老板。这种行为,被许多人批评为“忘恩负义”,在人品上落于下风。
这种看似失态的猛烈攻击,背后同样有其逻辑。
一方面,这是罗永浩“快意恩仇”性格的延续;
另一方面,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罗永浩炮轰俞敏洪”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流量富矿,它比单纯的商业分析,更能激发公众的窥探欲和传播欲。
他将自己与俞敏洪的个人恩怨,巧妙地包装成一场关于“新旧商业文明”的公共辩论,并从中攫取了最大的注意力利益。
好在,俞敏洪也不是吃素的,九十年代就经商的江湖前辈,养气功夫绝佳,更懂得扬长避短:以任何形式回应罗永浩,只会让大锤更闪亮,索性不回应。
这也符合传播学中的另一个经典概念:面对负面,任何回应都意味着“放大”,回应行为就是二次传播链。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应。
总而言之,罗永浩的介入,是一次典型的“罗氏风格”的复合操作。
他依然是那个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只是这一次,他的大锤不仅挥向理想,也精准地指向了流量和利益。
朋友很多,敌人也很多。
在一篇欢腾之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就在罗永浩炮轰俞敏洪不久后,他的前朋友,也是前投资人郑刚,突然发难。
郑刚也学会了罗永浩的“传播学套路”。以前罗永浩叫“罗永浩·钮祜禄”的时候,郑刚叫“郑刚·果郡王”,现在罗永浩网名叫“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郑刚就改名“郑刚的红绿灯”:
![]()
罗永浩把俞敏洪叫成“铁公鸡”,郑刚就把罗永浩叫成“罗世美”。
![]()
郑刚的主要诉求就是,他信任罗永浩,一直借给他钱,并且出于人情,没有签协议。没想到老罗还钱时却把他列在最后最后的位置,他觉得老罗忘恩负义。
郑刚称:一开始没人看好一个高中辍学的英语老师造手机,他从锤子科技A轮开始,投资了几乎每一轮,合计近2亿。十年来,罗永浩与其聊天几乎所有内容都是要钱,但没想到最后“被耍了”。
他在朋友圈提到:在锤子科技最困难的时候,分两次借款给罗1500万元,出于信任,既没有签协议,也没有打借条,直到3年后才补签了借款协议。
由此可见,郑刚更多的是从“人情”角度觉得委屈。
![]()
这篇文章现已被删除。
![]()
图源虎嗅网。郑刚认为:这个等了很久的补偿让他大失所望,是“被耍了”。
罗永浩也不服。作为被舆论攻击的对象,罗永浩认为其损害了个人声誉,并表示:“这笔钱的还款顺序被排在了“大结局前最后最后最最后的一笔”,并且表示如果让其本人替锤子科技还给郑刚的公司,前提条件是郑刚公开道歉等。如果郑刚不道歉,罗永浩将把这笔钱捐作公益用途。@界面新闻
![]()
按照罗翔的名言“法律是最低的底线”,罗永浩在法律上对投资人与股东确实没有强制性的义务。公司经营失败后,股东的股权投资在法律上本应价值归零,创始人没有法定义务进行补偿。
所以,罗永浩提供的,是一个非强制的、道义上的补偿方案:允许锤子科技的老股东,将其已失效的股份,按一定条件(郑刚认为过低,“被耍了”)转换为罗永浩新创办的AR公司“细红线”的股权。
而对于债权人(供应商、银行等),罗永浩承诺并执行的是现金偿还,因为这些债务大部分是法律意义上的刚性债。用于偿还这部分资金的核心,并非罗永浩的个人薪水,而是“交个朋友”这家新公司的经营利润。
根据其借壳上市的“交个朋友控股”财报数据,该公司在2022年前后已具备年营收超10亿、经调整净利润过亿的强大盈利能力。
其商业模式主要依靠向品牌方收取的坑位费和销售佣金。罗永浩将个人IP作为启动杠杆,成功地创造了一家盈利能力极强的新公司,并用这家公司的利润中分配给罗永浩的部分,去填补上一家公司的债务窟窿。
值得一提的是,罗永浩对国有资本约3亿的投资款,并没有像对待郑刚那样,以法律作为最低底线。
![]()
图源南都新闻。
罗永浩出身体制内家庭,很懂得谁能惹谁不能惹。在这场大戏中,国资的投资款也算债务,并郑重地在严肃纪录片“真还传”中出演主角。
所以郑刚的委屈在于:我真金白银地投资你,甚至在2017年顶着压力硬刚阿里巴巴,结果你就给我这?
![]()
2017年,郑刚在朋友圈硬刚阿里巴巴“拖了锤子手机的时间”,冲锋在前面。图源水印。
![]()
这些仗义行为是很难仅用“投资人”与“创业者”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来衡量的。@界面新闻
以前有多爱,现在就有多相杀,郑刚也是找到了制衡罗永浩的流量密码。锤子科技被认定为“老赖”。
![]()
两个人在线上怼,线下也没闲着,一个打死不还钱,一个也学会了蹭热度,把锤子科技被强制执行的料爆出来,给自己积攒知名度和话语权。
把“弱传播”变成摇钱树的人
纵观罗永浩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传播和实业两个因素穿插进行,甚至可以形象地说,“传播学”在他创业历程中担当着“逗号+另起一行”的任务:
新东方老师(勉强算实业)——老罗语录+牛博网(传播)——老罗英语培训(实业)——砸西门子冰箱(传播)——锤子手机(实业)——真还传(传播)——交个朋友直播间(实业)——炮轰俞敏洪(传播)——AR公司(实业)——炮轰西贝(传播)——“老罗的十字路口”播客(实业)。
可以说,他创业了多少次,就掀起了舆论与流量风暴多少次。
![]()
之前就说自己要正式退出微博和所有社交平台,现在看看,又是一次流量表演。
罗永浩是传播学的天才,口才极佳,幽默感和节奏感爆棚,论脱口秀的能力,他是一骑绝尘的。就拿最近他怒怼“华与华”那段举例,8分钟的段子,堪比春晚小品,看得人乐不可支;
![]()
![]()
那么,罗永浩的问题在哪里?也许他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做产品、做生意那块料,他对自己“做事”的能力认知不清;
亦或者说,他也许明白自己不是做产品那块料,但依旧沉迷于乐此不疲地玩这个游戏。
![]()
![]()
罗永浩很自信,说做产品能做到全国前几。但是目前他并没有给出成绩单。
罗永浩利用一张嘴赚了亿万财富,而如果细细分析,会发现他的立身之本并不复杂。
他证明了“弱传播”这个概念就是传播学之王。
弱传播有两个核心观点:
一、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
二、现实世界,人类倾慕强者;但舆论世界,人们更同情弱者。两个世界是截然相反的运行逻辑。
所以,“想要让更多人认同,关注的聚集就要向金字塔的塔底靠拢,而不是向塔尖迈进。金字塔的塔尖是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争取舆论的认同,要让关注聚集最大化,一定是朝着弱者的方向前进。”
强弱,就是舆论学的初始概念,强弱是舆论世界最重要的属性与关系,并由此建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牛博网的失败,让罗永浩隐约地认识到,帮着精英说话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而接下来的砸西门子冰箱这一仗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站在弱者这一方就能撬动最大流量。
他怒砸西门子,是站在弱者的一方,所谓“傲慢的跨国公司侵犯普通中国消费者权益”;
炮轰俞敏洪,力挺董宇辉,是站在弱者的一方,所谓“老板压榨有能力的年轻人”,说出了亿万社畜的心声;
他炮轰西贝,同样是站在弱者的一方,所谓万恶的资本家罔顾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说出了亿万消费者的心声。
![]()
上一次罗永浩炮轰餐饮行业,靶子是星巴克,他给的口号是“不要拿消费者当傻x”,这一招万用万灵。
![]()

让我们重温经典。
弱传播的确好用,百发百中,但也不是永远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中有一个关键变量,就是你的动机。是真的同情、力挺普通人?还是习惯了用这种技术来攫取流量利益,是一种表演?
互联网发展了几十年,网友们经过一轮轮重大公共事件的洗礼,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意见领袖的表现,想必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判断。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层更微妙的玄机,作为“弱者”的普通人,即便你识破了罗永浩只是为了流量和关注才“表演”这一场场大戏,但如果最终的结果真的能够推动现实世界对普通人更好一点,那么大家也仍旧愿意支持他。
即:只要结果是好的,至于过程是不是欠缺正义,大家就不再去深究了。
就像这次的西贝事件,目前的结果是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经过审,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罗永浩的炮轰行为,则是这件事最终落地的强大催化剂。
就像罗永浩自己说的:“百分之九十的人站在我这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
微妙的是,当西贝的营收以“每天下降100万,过几天估计会下降高达200-300万”的代价元气大伤时,罗永浩宣布和西贝的事就到此为止。
毕竟,对手已经被打趴在地上,再攻下去,让对方成为了弱者,在舆论场上就有可能反转了。论炒菜的火候,罗永浩比贾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传播能力,是最硬核的权力。这种力量,让人富有,也让人战栗。它能让一介草民登顶意见领袖的宝座,也能在三天之内摧毁一家巨型的公司。
所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如果有什么技能是必须学习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花点时间研究一下传播学和大众心理学。
弱传播理论很有趣,也很重要,在读完罗永浩的故事后,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弱传播》这本书(无广,纯分享哈),也许能为您的事业增添更多的灵感吧!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感到有收获,那么就请多多转发,多多点赞支持,谢谢大家啦!
-THE END-
喜欢本文就请点在看、评论,分享给朋友吧~
本文作者:一菲
编辑:伊莎贝拉
精华文章及被删文章
贝拉掏心掏肺写作课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公众号主页“消息”一栏,有分类导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