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城外十里地有个程家村,村里有个穷书生叫程砚舟。这小子打小就聪明,三岁能认字,七岁会写诗,可惜家里穷得叮当响,全靠隔壁周秀才教他读书认字。
周秀才有个闺女叫素心,比砚舟小两岁。这丫头跟着她爹学了一手好医术,采的草药能治百病。村里人都说,这俩孩子是天生一对。
这天晌午,砚舟正在村口老槐树下背书,忽然来了顶青布小轿。轿里钻出个圆脸胖子,笑嘻嘻地说:"程相公,我家赵老爷请您过府说话。"
![]()
这赵老爷可是苏州城里有名的大财主,外号"赵半城",意思是半个城的铺子都是他家的。砚舟心里纳闷,但还是跟着去了。
赵家花园里,赵半城正拿着根金簪子逗鸟玩。见砚舟来了,眯着眼上下打量:"嗯,模样周正。"转头朝屏风后喊:"兰儿,出来见见。"
屏风后头"叮当"一阵响,走出个穿红衣裳的姑娘。砚舟一看就认出来了——这不是上个月在庙会上见过的那个小姐吗?当时她掉了支簪子,自己追了二里地才还给她。
"程相公啊,"赵半城摸着胡子说,"我闺女看上你了,想招你当女婿,你看咋样?"
![]()
砚舟手里的茶碗"咣当"一声掉在地上。他想起周秀才常说的话:"咱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考功名才是正路。"正要推辞,那红衣姑娘偷偷冲他一笑,笑得他心都酥了。
转眼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砚舟中了第三名,喜报传到村里时,他正在周家后院帮素心晒草药。
"砚舟哥,"素心一边捆艾草一边问,"听说赵家小姐长得跟天仙似的?"
砚舟手一抖,刚晒的茯苓"扑通"掉进水盆里。正要说话,突然前院传来一阵吵嚷。跑过去一看,几个衙役正押着周秀才往外走,说他私藏禁书。那差役抖开的包袱里,赫然是本《南山集》——这书可是要杀头的!
半年后,砚舟穿着新做的举人服,在赵府拜堂成亲。新娘子盖着红盖头,可他知道里头是明兰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酒喝到一半,管家凑过来小声说:"姑爷,周家那丫头昨儿个跳河了..."
"啪嚓!"砚舟手里的交杯酒摔得粉碎。他想起赶考那天,素心追到渡口塞给他一包艾草:"路上蚊虫多..."话还没说完船就开了。如今那包艾草还在箱子里,人却没了。
又过了三年,砚舟考中进士,被派到扬州当官。这天审案子,堂下跪着的药铺伙计突然抬头:"大人还记得周家的艾草不?"夜里,那伙计偷偷来找他,掏出一封血书——竟是周秀才在牢里写的!
原来那本《南山集》是赵家派人偷偷放的。赵半城早知道砚舟和素心要好,怕闺女受委屈,才想了这毒计。
砚舟在书房坐了一宿。桌上摆着两样东西:老丈人刚送来的盐引批文,能让他发财;还有素心给的艾草包,已经发黄了。天快亮时,他想起小时候周秀才教他写字,说"砚"字要写端正,因为做人要明明白白。
![]()
第二天一大早,赵府管家慌慌张张跑来报信:运盐的船被劫了,赵半城让人绑了石头沉湖里了!砚舟赶到湖边,只见明兰抱着她爹的尸首哭得死去活来。她抬头看着砚舟,眼泪汪汪地说:"相公,我现在只剩你了..."
砚舟望着湖面,恍惚看见素心跳河那晚的月亮。他慢慢蹲下,从赵半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那上头还沾着周家书房的墨味儿。
后来扬州百姓都说,他们这儿来了个怪官:审案子时总要烧艾草,说是驱邪。有年闹瘟疫,他把家底都掏出来买药,每副药里都有三钱艾叶。有人说看见艾烟升起时,程大人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