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前往果洛。谨防高原反应、肺水肿
轻微头痛不是病,粉红痰液更惊魂。
青海不仅有崇山峻岭、三江流域、民族风情,还有高原反应突然袭来!
![]()
初到西宁,我只是觉得有些头晕乏力,当地朋友笑着说这是“高原的问候”。海拔2261米的西宁确实给了我这份“见面礼”。
这是我在青海湖民宿接风宴上喝下的一大碗青稞酒:原本以为装装样子随便抿一口、结果误以为就是10多度的低度酒,在热情洋溢的迎接下,我闷头一口喝下,当即晕头转向,殊不知这碗酒几乎将我推入鬼门关。
![]()
当晚,在青海湖已有不适症状,但并未上心在意。第二天,还是继续接下来的行程——前往果洛。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断攀升海拔。
后来的惨痛教训告诉我:高原反应绝非儿戏,那是身体在缺氧环境中的拼命求助。
【高原反应:不是适应问题,而是身体机制报警!】
高原反应本质上是人体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应激反应。当海拔超过2700米时,大约75%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我忽略了西宁的轻度症状已经是一个警告——我的身体正在努力适应氧分压降低的环境。
![]()
而酒精,尤其是大量饮酒,在高原环境中不啻为一剂毒药。它不仅加重脱水,加速心跳,更会抑制呼吸中枢,使本已困难的氧气摄取雪上加霜。
【症状升级:从塔尔寺到果洛后急剧恶化】
抵达塔尔寺时(海拔2696米),我已经浑身酸软、呼吸困难。这本应是一个明确的停止信号,但我却选择了坚持。
![]()
到达果洛时(海拔4200米),我的身体终于彻底崩溃:彻夜失眠、持续咳嗽,尤其是咳出粉红色泡沫痰——这是高原肺水肿的典型表现,意味着肺部液体渗漏已经相当严重,再延误治疗可能致命。
【碍于面子:未第一时间求助】
其实,出现高原反应后,我已经呼吸困难、但最严重的时间段是在晚上22:00-凌晨6点左右,我碍于面子不想敲醒同伴的门、怕影响到他们休息。
直到第二天清晨6:30许,我才在群里求助:说我不行了、要送医了!同伴闻讯赶紧将我送我果洛人民医院。
![]()
果洛人民医院,果洛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医院、遇到了熟悉的上海医生。医生赶紧对我采取利尿剂、拍摄X光,发现双肺局部发白了。最可怕的是:血氧最低时仅为65%!实在是太凶险了!医生说:你这血氧如果维持24小时、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
高原肺水肿(HAPE)是高原反应中最危险的形式之一,通常在快速上升至海拔3000米以上后2-4天内发生。其本质是因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液体从血管渗入肺泡,严重影响气体交换。
典型症状包括:
· 休息状态下依然气短
· 干咳或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 极度疲乏和虚弱感
· 胸闷、口唇、指甲发紫
![]()
后来,果洛人民医院的医生告诉我说:
1、循序渐进上升海拔:合理安排行程,每天海拔上升不宜超过300-500米,每上升1000米应安排1-2天适应。避免从低海拔地区直接飞往高海拔地区、更不要在高海拔地区激烈运动。
2、保持适当饮水:每天饮水3-4升,但不要过量。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佳。
3、准备应急药物:咨询医生准备乙酰唑胺等预防药物。出现严重症状时,及时使用便携式氧气。
4、知难而退: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必须立即下山就医:
· 意识模糊或行动困难、呼吸极度困难(即使是在休息时)
· 咳嗽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面色、指甲、口唇发灰发紫
点击视频前往果洛。谨防高原反应、肺水肿
我躺在果洛医院的病床上,挂了3天的利尿剂、一直挂着氧气瓶、时不时检测血氧情况。这让我沉下心来,懂得必须尊重高原的威严、那碗青稞酒不是给我的无知的代价和警钟。
唯有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才能首先确保安全,否则:有些在高原上的错误,一次就可能致命。
案例:上海曾经发生过某学生父亲独自驾车进入川藏线公路、结果突然失联,后发现其车辆倚靠在路边、但人已经不省人事当场确认死亡。现在复盘来看:高度怀疑是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原反应、后又无人在身边救助,导致其车辆熄火路边后、逐渐昏迷死亡!
警钟长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