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从部队退伍回到上海时已经26岁了,那个时候,这个年龄已属大龄待婚青年了。
![]()
当年的我
于是,我一边忙着找工作(选择分配好一点单位),一边忙着“谈朋友”(处对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多次“碰壁”后,终于找到了“另一半”。于是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为了利用婚假“旅行结婚”,也为了考虑节省开支,我和未婚妻商议,到时去一次近距离的杭州,权当走一下流程。
在杭州,我有一位关系很铁的战友,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打了招呼。
战友早我一年复员,退伍后分配在杭州市科委工作,也算进入了“上层建筑”。
他经常给我邮寄一些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书报刊物,“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红宋体字赫然在目,也给我增添了“无尚荣光”。
战友听说我结婚要来杭州“旅行结婚”,立即回信热烈欢迎,还为我设计了“杭州度蜜月最佳计划”,并表示会全程陪同。同时,他还嘱咐我临出发前一周,要来信具体告知,以便于他安排食宿和接站。
1982年的国庆前夕,我按照约定,向战友家里发出一信,告知国庆前一天来杭。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给战友写信后,他回信一般不会超过一周。可是,这次写信竟两周都没有回音,这使我感到有些茫然。
那时,写信是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如事情紧急或发电报或打长途电话。可是我赴杭州之事,还不至于发电报和打长途电话。
于是,我耐心等待至第三周,终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战友家里的信,但笔迹明显不是战友的的笔迹。
我拆开信,方知是战友的父亲给我写来的信。他告知我:“因他失察,战友在个人恋爱问题上,遇到重大挫折。前不久,他和女友一同寻了短见,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你结婚来杭的花,欢迎来我作客”云云。
看了这封信,瞬间,我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但我内心也充满了疑问,因为战友的父亲,在信里既没有交代战友在恋爱问题上遇到了如何重大的挫折?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寻短见?
我再仔细看了下战友给我的来信,我隐约感到他在恋爱,且心情颇好,实在不能与寻短见对上号。但是鉴于战友父亲悲痛的心情,我又不便详细询问,只能找杭州其他战友了解情况。
当然,最后我还是按计划去杭州了,但战友的家里我就不便登门拜访了,因为,“红白之事”不能“对冲”呀!
![]()
到了杭州,我试着联系了杭州其他的一位战友,经过他的叙述,我才方知战友“寻短见”之事的来龙去脉:
战友退伍分配到杭州市科委后,由于工作认真,为人正派,且长相帅气,被他所在部门的“一把手”看中,于是,便想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他。
一开始,双方都互有好感,恋爱也很甜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女方对男方的热情逐渐减退,提出中止关系,不再联系。可我战友还是一味的单相思,到了唯她不娶的地步。
当年的国庆前夕,男方约女方夜游西湖,表示这是最后一次见面,权当作一次分手了结,女方这才同意前往。
后两人在西湖边的林荫小道座椅上休息,男方(我战友)突然紧紧拥抱女方,并拉响了自制的雷管炸药,就这样,二人在西湖边同归于尽了,据说爆炸现场惨不忍睹,成为了当年轰动杭州的一件大事,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件永远的痛事。
我后悔应该复员回沪后,早一点赴杭(而不仅仅是写信联系),关心一下他的恋爱婚姻之事,消除其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偏执和钻“牛角尖”的消极思想,也就可能防止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了极端。
我闻听,只有不住地哀伤与叹息,糊涂的战友啊,你原本有美好的前程,为何却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天涯何处无芳草啊?为何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自己呢?
当年,我们俩曾无话不谈,我们都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军营,当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他却因自己的偏执做法,将自己,也将别人的未来,化为乌有。
![]()
后来的我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早已到了退休之难,每当我想起那位战友,心里就特别特别的疼痛,希望战友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今后不再走错路,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情感的烦恼,没有心灵上的忧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