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力度空前的政策洗礼。自8月初北京率先吹响新一轮救市号角,上海、深圳紧随其后,相继于8月25日与9月5日推出重磅购房新政。短短月余,一线城市调控政策层层递进,刺激力度显著升级,从限购范围收缩到信贷成本优化,市场环境正朝着更为宽松的方向迈进。
![]()
第一、 一线城市新政迭出,松绑尺度持续扩大
本轮政策调整的核心特征在于松绑范围扩大与尺度加深。深圳虽在时间上稍晚于京沪,但其政策力度却展现出更强的突破性。
根据《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圳自2025年9月6日起,盐田区、大鹏新区率先实现全域取消限购审核。同时,非深户籍家庭在罗湖、宝安(不含新安街道)、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六区购买两套以内住房,彻底取消了社保或个税年限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在上述六区,只要符合基本购买条件(含深户家庭、或社保/个税满1年的非深户家庭),购房套数已完全不设上限。信贷政策亦同步松绑:深圳与上海均明确,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的商贷利率差异,大幅降低改善型需求的融资成本。
此外,深圳还放宽了企业购房限制,除福田、南山及宝安新安街道外,企业购买商品住房也不再审核购房资格。这些举措显著压缩了限购版图,切实降低了多类购房群体的入市门槛与持有成本。
![]()
第二、 市场初现热度躁动,但成交企稳仍承重压
政策落地对市场预期的即时刺激效应确已显现,尤其在率先响应的深圳。据相关机构独家监测,9月6日新政生效当天,深圳全市二手房在线找房热度环比飙升13.9%,新房在线找房热度更录得20%的显著涨幅,其环比涨幅分别为年内5月以来的最高值和次高值。这直观反映了购房者对政策利好的高度敏感与关注度的快速升温。
然而,热度转化为实际成交、实现市场真正止跌企稳,则面临严峻挑战。深圳8月楼市数据已清晰揭示了压力所在:全市二手房录得量仅5267套,环比下滑7.1%,为年内月度成交第三低点。新房市场颓势更甚,8月全市预售新房仅成交1352套,其中住宅1248套,环比下降13.4%,同比跌幅更达50.8%以上,预售量创下年内新低。这深刻表明,市场信心的根本性修复仍需时日。
![]()
第三、 核心城市普遍承压,政策效力亟需再强化
当前面临的困境绝非深圳独有。重点监测的核心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价普遍承受着巨大的止跌回稳压力。2025年8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约37.6万平方米,遭遇环比同比双降,处于年内月度成交的次低位。北京新建住宅成交约33万平方米,虽在8月8日新政后环比略有起色,但整体仍徘徊于月度低位区间。
成都、南京等其他重点城市同样未能幸免,8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普遍呈现同环比双降态势。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议题:当前“挤牙膏式”的局部政策松绑,尚不足以彻底扭转市场下行惯性,扭转预期、提振购房者实质性信心,已成为当下行业的普遍共识与最大诉求。
![]()
结尾
2025年行至9月下旬,中国楼市的政策底已然明朗。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接连释放的强刺激信号,特别是深圳在限购、信贷、企业购房等维度的突破性松绑,为市场注入了久违的活力因子。从找房热度的骤然升温,可见政策对需求的撬动潜力。
然而,冰冷的成交数据——深圳、上海、北京8月普遍低迷的成交表现——无情地提示我们,市场信心的重塑与成交企稳的达成,远非几剂温和政策所能速成。核心城市量价企稳的压力依然山大,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
![]()
距离2025年收官仅余不足四个月,时间窗口已然收窄。市场各方无不翘首以盼,期待管理层所言的“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能加速兑现为更具系统性、覆盖面和力度的“组合拳”。政策工具箱是否仍有后手?
年内是否还有更强力的大招祭出?这不仅关乎短期市场走向,更牵动着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这轮救市棋局的下半场,注定更为关键,也更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