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课外辅导老师,遇到一个学生,印象非常地深刻!
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他来了,平时成绩也不好,家长选取一对一教学模式!每一次下课关软件的时候,她都会说一句“老师,今天您辛苦了”。
为啥我对这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呢?
要知道课外辅导属于“教培”,学生来上课要付费的,我此时的身份更接近于一个服务者而不是老师。所以,学生不用也没有必要对我说“辛苦了”之类的话语,只要正常上课,提高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就可以了!
大班辅导的时候,几十个学生,没有一个人说“老师辛苦了”,这是正常现象!
这位同学学习是不好,但是情商很高,很会考虑我的感受!
![]()
除了一句“老师辛苦了”还有很多细节!
比如,有一天学校有事回家晚了,他会主动微信告诉我说明情况,让我发一些不需要课件的内容提前看,尽量不耽误我的时间!每次我给他提出一个建议或帮他解决一个问题后,他认真记下来后,都会说声谢谢!
这些小细节,对于遭遇社会毒打的成年人不算难,但对于普通的高中群体,难得一见!
小小的细节就是“人情世故”!
说实话,一个服务行业会有一个底线,费用越高底线就越高,但是,底线之上还有质量,质量是否高,就取决于刚才我所说的“人情世故”。
依旧是上面那个同学,在他一番操作之下,我每次备课,上课会比其他人考虑的更仔细。而他也是上课之前,提前做好准备,要问什么,想解决什么,一点也不像其他高中学生,心虚害怕老师觉的他菜!
他从我这里获得了,超出教培行业底线之上的更大价值,自然我也很愉悦的,心甘情愿的付出!
结果也非常的好,我教的数学科目,短短三个多月,提高了36分!从以前的70多分,到高考的106分!家长非常满意,学生也很满意,我也很有荣誉感,皆大欢喜!
![]()
从这件事情上,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突然想清楚了一个问题:
学校是不教你人情世故的!
人情世故简单来说是让别人满意,也就是说:“利他”的成分多,学校的教育更倾向于“利己”。
如今的公立学校,说破与不说破之下,都带有很浓重一种政治竞赛色彩:一年能考几个清北,一年能考几个一本,学校的升学率多高,一个班级的上线率多高!
这些都是:老师,校长,以及上级教育部分的核心政绩!
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学生一进高中就一直被灌输,考入清北就能光宗耀祖,飞黄腾达;考不上大学,回家种地或从事底层职业。然后,学生再用这种“利己”的想象,拼命激励自己成为最拔尖的那群人!
往往,成绩好且比较听话的孩子,被这套思维捆绑得最严重!大部分的优等生,多少带有一点幼稚的自命不凡,那是因为成绩好,学校资源倾斜的更多!
成绩差或者中等生,想要获取资源只能靠“人情世故”,政绩的压力之下,老师只关心对他有利的优等生,而不会关注他们!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能学会“利他”思想,学会尊重,学会提供情绪价值,从而获取老师的关注,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中等生差等生千千万万,从我培训机构出去的至少有1000多人,能在下课说声“老师辛苦了”的学生寥寥无几!
你觉得和他的家庭没有关系吗?
![]()
你认为一个孩子,从有记忆开始,就接受传统的系统教育,就能学会“人情世故”吗?家长们啊,长点心吧,孩子成绩好也罢,成绩差也罢,你一定要让他明白“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辅导孩子,歇斯底里时,
不如给他讲一件,你在社会上多遭遇的毒打,讲一件家长里短,讲一讲工作上那些完美的解决方案等等,不提人情世故,处处都是人情世故,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耳濡,我想孩子自然会对“人情世故”有一个定性的概念!
学校教育是基础,父母教育是工具!这也是当代教育,为什么让家长参与的原因!
人家孩子会说话,父母教的;人家孩子受老师欢迎,父母教的;人家孩子工作一路长虹,仕途一帆风顺,仅仅是成绩好吗,更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好!
“原生家庭”这个词为什么火,本质上就是在说这个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