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大家聊了肾结石那些事儿(复习),今天聊个大的,泌尿系统结石(悄悄说一句,泌尿系统结石包含肾结石)。
很多人第一次出现结石症状时,就疼到马上去医院急诊。
这种让人疼到绝望的病,该怎么应该对呢?
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诊疗逻辑——怎么初步判断、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日常如何预防,就能有效减少困扰。
下面结合临床常用方案,给大家梳理清晰应对思路~
![]()
怀疑是结石?
先做这3步排查
若突然出现腰腹绞痛、恶心呕吐,甚至尿液带红,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以下检查明确情况。
尿液检查
先做尿试纸检测和尿培养,一方面,多数肾绞痛患者尿液中可检测到血液;另一方面能排除尿路感染——要知道,结石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处理方式与单纯结石完全不同。
影像学检查
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传统X线检查(腹部平片,KUB)、超声、CT等。X线检查可发现大部分的含钙结石,是初筛的常用检查手段。
孕妇、青少年等需避免辐射的人群,可选择超声检查,但超声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检出率较低,也难以准确判断结石相关情况,更适合后续跟踪肾脏内较小结石。
CT扫描能监测几乎所有类型的结石,适用于复杂结石病例和疑难结石病例的诊断,也特别适合输尿管结石的诊断。
肾功能检查
通过抽血评估肾功能,排除严重肾损伤——肾绞痛伴随的轻度肾功能异常,多由脱水引起,补充水分后可缓解,但严重异常需紧急干预。
![]()
这3种情况别拖延!
立刻去急诊
并非所有结石都能通过保守方式等待排出,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需立即前往急诊,避免延误治疗损伤肾脏。
结石合并感染
如同时出现疼痛、发热、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等症状,可能是结石堵塞尿道导致尿液潴留,细菌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及时引流尿液并开展抗感染治疗。
尿路完全梗阻
天生单侧肾脏、双侧肾脏均被结石堵塞,或出现无尿症状,肾脏功能随时可能受损,必须紧急解除梗阻。
本身有肾脏基础病
如患有慢性肾炎、肾衰竭等,结石堵塞会进一步加重肾损伤,不宜等待保守治疗,需及时干预。
![]()
适合保守治疗?
做好这4点很关键
多数结石初期可通过保守方式观察,等待自然排出,但需遵循医嘱,不可盲目拖延。
疼痛管理
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这类药物不仅镇痛效果优于普通止痛药,还能减轻肾脏负担,可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若伴随严重呕吐,直肠给药剂型更利于吸收。
辅助排石
医生可能会开具坦索罗辛(一种α受体阻滞剂),能够放松输尿管下段平滑肌,扩张输尿管、增大输尿管的直径,帮助结石排出,且副作用较少。
结石收集与分析
若排出结石,需及时交给医生进行成分分析——明确结石类型(如钙盐型、草酸型等),能为后续预防提供精准方向。
定期复查
无论结石是否排出,均需在4周后复查(若初次检查通过X光发现结石,复查可选择KUB;未通过X光发现则选择CT),避免结石长期堵塞引发不可逆肾损伤。
若服用止痛药后疼痛仍无法缓解,或出现发热、尿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不可继续等待保守治疗起效。
![]()
什么时候需转诊泌尿科?
这3种情况要注意
并非所有结石都能自然排出,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会建议转诊至泌尿科,避免延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
观察3周后,结石仍未排出,甚至位置无变化。
疼痛难以控制
服用足量止痛药后,疼痛仍反复出现,影响正常生活。
排石后持续尿血
结石排出后,尿液仍持续带红,需通过泌尿科检查排除尿道损伤、息肉等问题。
![]()
需要手术?
国内常用这3种微创方式
若需手术治疗,无需过度担忧,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均开展微创技术,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即可出院,常用方式有3种。
激光碎石术
临床最常用的方式!医生操作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找到结石后用激光击碎,碎渣可通过网篮取出或随尿液自然排出,术后可能需放置输尿管支架(暂时支撑输尿管,避免堵塞),支架通常1-2周后取出,无需过度担心。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适用于肾脏内的结石,无需开刀,通过机器发出的冲击波击碎结石,随后碎渣随尿液排出。
国内多数大医院均配备此类设备,但体型偏胖、结石位置较靠下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受影响。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
针对较大的肾结石,医生会在腰部建立造瘘通道直通肾脏,通过肾镜直接击碎并取出结石,需住院2天左右,恢复时间稍长,但结石清除率较高,适合结石较大、难以自然排出的情况。
![]()
术后不适?
先区分是否为正常反应
术后常见不适多与输尿管支架相关,如尿频、尿急、尿液带少量血丝,甚至排尿时腰部轻微胀痛。
这些多为正常现象,医生可能会开具坦索罗辛或抗胆碱药(如托特罗定)缓解症状。
但出现发热、腰部剧烈疼痛时,不可视为“术后正常反应”——可能是支架移位或合并尿路感染,需及时就医做B超、尿常规检查,避免延误处理。
此外需注意:部分患者结石治愈后仍有复发可能,因此术后预防尤为重要。
![]()
不想再复发?
预防做好这4招
预防结石的核心逻辑简单,关键是结合日常习惯坚持执行。
足量饮水
无需严格纠结“每日8杯”的标准,以尿液颜色为判断依据——尿液清澈即说明饮水量充足,尿液发黄则需增加饮水,尤其在天气炎热、运动后,更需及时补水。
合理摄入钙
不少人认为“结石由钙过多引起”,实则正常摄入钙(如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块豆腐)反而有助于减少结石形成!
需控制的是盐分摄入,腌菜、腊肉、加工零食等高盐食物,会增加尿液中钙的含量,提升结石风险。
控制草酸与蛋白摄入
菠菜、浓茶、巧克力等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菠菜烹饪前可先焯水减少草酸。
红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也需适量,过量摄入会使尿液中的钙、尿酸和草酸含量增加,从而增大结石形成的概率。
高危人群重点筛查
若20岁前曾患结石、家族中有结石病史,或患有甲亢、遗传性疾病,建议通过泌尿科医生开展代谢筛查(如检测尿液中钙、尿酸、草酸含量),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不可忽视。
![]()
无症状结石?
也需根据情况处理
部分人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肾脏内有小结石,无明显不适,是否需要处理需分情况。
若结石较小且无症状,可每半年至一年通过超声复查,观察结石是否变大、移位。
![]()
若为天生单侧肾脏,或从事司机、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即使结石无症状也需及时处理,避免突发症状引发危险。
若反复出现尿路感染且找不到原因,建议做CT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隐匿性小结石。
其实尿路结石的诊疗并不复杂,关键是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术后坚持预防措施。
![]()
只要应对得当,就能有效减少疼痛与复发风险,守护泌尿系统健康~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阳杨
设计:刘锦
责编:郝学婧
审核:姜峰 李硕然 李青青 李峰红
![]()
为促进科普创作的传播与交流,我们组建了科普创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进群后请备注:医院、单位 / 专业 / 姓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