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刘师鲁,生活在明代中后期,籍贯为莱州府驻地掖县,有进士的功名,后来官至“按察副使”。
限于资料,刘师鲁详细的家族渊源,笔者暂时不知,只是通过《掖县志》了解到其父亲的信息。
根据记载,刘师鲁之父名为刘禄,系贡生出身,曾担任过山东肥城县的教谕。从县志的描述来看,刘禄膝下至少有两个儿子,除刘师鲁之外,另一子刘至鲁也有科举功名,其具体为选贡生出身,曾担任过庐州府的通判。以此来看,该家族可称书香门第。
![]()
值得一提的是,与刘禄差不多同一时期(嘉靖朝),掖县曾考取过一位名叫刘祜的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从名字来看(皆为单字名,字皆带示旁),两者不排除来自同一家族的可能,但因缺乏资料,暂时无法准确判断。
受家庭环境熏陶,刘师鲁长大后也走上科举入仕之路。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他考中举人;四年之后(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他又考取进士。比较巧的是,刘师鲁中举、中进士皆与同乡赵耀同榜。而赵耀则是莱州历史上的显宦,生前官至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去世后累赠兵部尚书。
金榜题名后,刘师鲁被授予知县职务,曾后担任过河南祥符县、滑县知县。根据清乾隆版《祥符县志》记载,刘师鲁到任该县的时间为隆庆五年,以此来看,这里就是他仕途的第一站。不过,《祥符县志》误将其名字写作刘思鲁。
而在滑县任职期间(万历四年上任),刘师鲁曾有过文化方面的贡献。根据记载,明初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监祭酒宋讷为滑县人,他生前曾著有一部《西隐集》,小范围流传至万历时期。刘师鲁主政滑县期间见到此书,便组织人手加以刊刻,并作有序言。此事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有提及。
此后,刘师鲁奉调进京到户部任职,先后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其担任主事期间,朝廷按照惯例也将其父亲刘禄追赠为主事,万历十八年掖县城里还为之建造了一座貤赠坊。其担任郎中一事,则在《明实录》中(万历二十二年)有过记录。再后来,刘师鲁由京官外放,出任江西按察副使(正四品),这也是他仕途的最高点。
根据《掖县志》记载,刘师鲁去世之后,安葬在莱州城北五里处。清代时,墓及碑碣仍存。此后经过历史变迁,墓址多半已难寻旧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