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号,王毅外长访问波兰,在波兰首都华沙,与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外长西科尔斯基会面,中波双方就“共同保障中欧班列畅通”达成明确共识。
会面结束后,相关合作意向被双方写入了官方文件,这意味着“中欧物流通道稳定”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谁知这样一个双方都赞同的共识,居然也出现了差错。
![]()
彼时,波兰方面多次表态将积极配合,确保这一连接亚欧的贸易动脉高效运转,就连周边国家也普遍期待此次会谈能进一步深化中欧经贸合作,
然而,短短数日,波兰便毫无信誉可言,上演了一出“翻脸不认账”的戏码,拒绝恢复中欧班列。
![]()
2025年9月12号到9月16号期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了“西方-2025”军演,演习中出现无人机越界情况,波兰以此为契机,骤然宣布无限期关闭波白边境口岸。
![]()
波兰这一决定瞬间打乱了中欧物流的节奏,此举措更是致使中欧班列通行恢复的可能性被直接阻断,作为中欧班列核心枢纽的马拉舍维奇站陷入停摆。
超过300列,满载货物的列车滞留边境,供应链成本短期内飙升超过百分之十五,涉及250亿欧元的中欧贸易面临冻结风险,百分之九十依赖该通道的中欧班列业务近乎停滞。
![]()
细细观察可发现,波兰此番违约绝非偶然,背后暗藏美欧地缘博弈的影子。
据悉,美国近期多次向欧盟施压,要求通过对中俄加税、制裁、物流封锁等手段切断中俄合作,甚至试图借中欧班列问题逼迫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让步。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19号,发出第19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方案,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的公司。
而波兰作为美国在欧盟的“马前卒”,也是不甘落后,主动承接这一“任务”,希望通过卡断中欧班列,向中俄施加政治压力。
![]()
可波兰似乎忘了,中欧班列不仅是中方的贸易通道,更是波兰获取经济红利的关键。
单是班列过境带来的过路费、仓储服务收入,每年就为波兰创造大量就业与税收,边境关闭很有可能导致这些经济收益短期受损。
![]()
从客观趋势来看,波兰的举措与这一外部压力形成呼应,其关闭边境的行为客观上对中俄合作构成影响,从经济层面分析,中欧班列对波兰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如今波兰自断生路,实属短视之举。
面对波兰物流限制的“卡脖子”行为,中方没有陷入被动,而是迅速明确表态“另辟蹊径”,并在1天内拿出具体解决方案。
![]()
宁波港率先启动“中欧北极快航”试航计划,“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搭载着中欧贸易货物,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直奔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这条东北通往北极的航道优势也十分显著。
全程仅需18天,不止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节省快一半的时间,又比绕好望角航线缩短数千海里,不仅能规避波白边境的物流梗阻,还能降低燃油成本与航行风险。
![]()
事实上,中方的应对远不止北极航道这一步,为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中方同时推进中欧班列南线布局,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开辟新的过境通道。
从外交层面上看,中方也多次向欧洲各国说明中欧班列的重要性,强调其对欧洲经济复苏的支撑作用。
![]()
反观波兰,短期将面临中欧班列停摆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从长期角度来看,如果波兰物流枢纽功能持续受限,可能面临来自其他欧洲国家承接相关业务的竞争。
波兰则有可能因为物流枢纽地位丧失,被其他欧洲国家“抢单”,加速“去波兰化”趋势,进而失去部分中欧班列过境红利,欧洲各国也会因此陷入两难局面。
![]()
一边想追随美国反俄,一边又依赖中欧贸易缓解通胀压力,波兰的鲁莽举动无疑加剧了这一矛盾,使欧洲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让欧洲的经济困境雪上加霜。
从更长远视角来看,波兰的违约行为虽然给中欧贸易带来短期冲击,却也推动中方进一步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步伐。
![]()
北极航道的试航成功,不仅是对美欧围堵的有力回应,对外部物流限制的有效应对,更标志着中方在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中,从“依赖单一路线”转向“构建多元安全网”。
这种转变,既体现了中方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维护全球贸易稳定”的核心主张,也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
未来,随着北极航道、中欧班列南线等通道的不断完善,中欧贸易将更具抗风险能力。
而那些试图通过物流限制“卡脖子”,谋取政治私利,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在全球化与多元合作的趋势下,终将难以对中欧经贸大局构成长期影响,沦为全球化浪潮中的无用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