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内容
蛋清活性肽细胞旁途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
蛋清活性肽因其营养与功能特性在功能食品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其肠道吸收效率低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前期研究表明,细胞旁路转运是蛋清活性肽RVPSL和QIGLF完整吸收的主要途径,然而其吸收转运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聚焦蛋清活性肽RVPSL和QIGLF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细胞旁路吸收过程,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解析其与紧密连接蛋白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机制。分子模拟结果显示,RVPSL和QIGLF与紧密连接蛋白CLDN4、CLDN9和JAM-1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稳定复合物。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蛋清活性肽RVPSL处理组中775 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于紧密连接组装和肌动蛋白结合等过程,并通过下调CLDN1、ECT2和上调EGFR、SYNPO与ACTN4动态调控紧密连接结构。磷酸化组学分析揭示了RVPSL对Caco-2细胞磷酸化修饰网络的显著影响。共鉴定到26 228个磷酸化位点,其中5 328个位点发生显著变化。基序分析表明,pS位点偏好酸性氨基酸(D/E),而pT位点依赖脯氨酸(P),提示激酶识别特异性差异。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差异磷酸化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表明核质穿梭可能在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52.1%的差异磷酸化位点发生在蛋白丰度未显著变化的背景下,验证了“磷酸化补偿”机制。激酶网络分析揭示,RVPSL通过激活PKC/PKA家族激酶,调控FLNA、ACTN4等磷酸化,促进肌动蛋白重组,从而增强紧密连接通透性。本研究从分子互作、差异蛋白鉴定到磷酸化修饰位点鉴定等多维度揭示了蛋清活性肽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动态重塑细胞骨架,促进细胞旁路吸收的分子机制,为提升蛋清活性肽的体内吸收效率及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专家介绍
于志鹏 教授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海南大学高层次人才,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粮油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蛋品加工业杰出青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特医食品及生物活性肽工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Nutrition》专刊客座主编。研究主要集中于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酶解制备、结构鉴定;基于分子模拟的作用机制及稳态化保护机制研究;基于食品组学技术探究活性肽的体内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十四五/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课题;近5 年,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ESI 高被引论文5 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第1完成人)、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
实习编辑:杨欣瑞;责任编辑:张睿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全文。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及摄图网
![]()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113 届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期间举办食品科技成果展,本届科技成果展以我国当前食品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重点邀请“十四五”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产出的食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并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精准对接服务。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以上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