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雷神公司跟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的埃格林基地搞了一次AIM-120D3导弹的实弹试验,还是用F-22猛禽打的,直接就刷新了系列射程的纪录,具体数字一个都没公布,军方那边嘴巴严得很,啥也不说。
整个试验计划其实有五轮,这才第一步,等全部试完才能量产和部署,以前美国宣传武器都是大张旗鼓,这次反倒特别低调,一声不吭,升级的方式也挺有意思,AIM-120D3没加推进剂也没换发动机,主要是硬件卡件和软件一起优化,处理能力和导航效率都上去了,用这种办法来延长飞行时间。
![]()
雷神公司的人还特地出来解释,说推进系统根本没动,就是改变了弹体的飞行方式,这样打得远还能保证末端动能足够大,命中效率更高,制导系统也加强了,抗干扰能力提升不少,特别是对数字射频调制这种复杂的电子战手段,命中精度照样有保证。
国际上的竞争现在挺激烈,中国的霹雳-15用的是双脉冲发动机加主动雷达,射程说法最多能到三百公里,出口型也有一百四十多公里,俄罗斯的R-37M据说也超过三百公里,这些导弹一出来,整个空战的格局都变了。
![]()
美国传统的优势有点不稳,霹雳-15特别受关注,双脉冲火箭、有源相控阵雷达、双向数据链,这些东西加起来,对手很难防得住,很多人都在猜美国这次不公布射程,是不是还没超过中国的霹雳-15,或者是不想刺激对手,雷神公司对具体参数闭口不谈。
这种低调跟美国以前的宣传风格完全不一样,心态挺复杂,既想展示技术,又怕暴露自己的短板,AIM-120D3的国际需求增长很快,雷神2025年拿了个三十五亿美金的大合同,要连续生产三十九、四十批,这是单笔金额里最大的一次。
![]()
导弹订单从以前每年四五百枚,现在直接上千二百枚,芬兰最近也买了四百多枚,欧洲能买到最新出口型的国家并不多,美军还在研发新一代的AIM-260,目标是性能更高、射程更长,本来是打算替换老型号,现在计划是跟AIM-120D3混合装备,给空中优势多加一层保险。
AIM-260的进展不算顺利,外媒说它本来是用来压制霹雳-15的,结果表现平平,研发难度很大,另一边中国的导弹还在升级,霹雳-17射程三百公里,体型还适合装进歼-20的弹舱,霹雳-16的射程也提到了两百公里,都是为五代机量身设计的。
![]()
美国空军和海军压力很大,六月底的预算里专门多拨了款,准备加速AIM-260的量产,最快也得2028年才能小规模生产,AIM-120系列从1991年服役到现在,全球四十三国十四个平台都是标准配置,实弹射击超过六千次,不只是空对空,地面上的NASAMS系统也能用。
乌克兰就用NASAMS拦截无人机和巡航弹,老款的AMRAAM拦截率也能做到九成以上,这种多平台适用性,后勤上挺省事,雷神公司还在研究国际合作,日本很有可能加入生产体系,这样生产成本能控制住,供货速度也能快一些。
![]()
全球需求持续上升,未来AIM-120依然是美军和盟国空中优势的核心武器,新型号AIM-260还在路上,AMRAAM靠着软件升级、跨平台兼容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前线的作用短期内不会被取代,雷神公司的高管说AMRAAM是空中优势的“黄金标准”,这些测试继续证明它能为美军和盟友带来保障。
AIM-120D3的测试成功,说明美国导弹技术还在迭代,但射程保密也透露出一些压力,全球导弹技术扩散得很快,传统优势正在被重塑,未来的空战更看重体系和创新的速度,技术竞赛其实不光是数据,战略上的考量才是关键,美国这次不说射程,可能就是空中力量新布局的前奏,全球的战略格局也在慢慢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