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沐浴百年交大的霞光
2025年9月20日
叶建华
久立黉门续大韶,
星垂庠序育新苗。
莺啼柳浪衔春色,
鹤唳松涛忆古朝。
九月风清,桂子初绽。2025年9月19日的上海交大,如同一幅墨彩交融的画卷——理性与诗意在此相映生辉。陪伴徐光宪先生之女徐放女士漫步校园,化工系领导王华博的热情接待,较秋阳更暖人心,顷刻间融化了岁月的隔阂。恍惚之中,仿佛那位“新中国稀土之父”仍安坐某间实验室,凝神破解着元素周期的玄机。
![]()
下榻南苏园,始知交大深藏一派江南灵韵。白墙黛瓦映照碧水,小桥曲径连接幽廊。一片落叶点水,惊起几尾游鱼倏忽游移——较之苏州名园,此处更添几分书卷清气。这片坐落喧嚣都市的宁静,并非刻意雕琢,更像是百年学府沉淀而来的气质:既有理工学科的缜密规整,亦含人文底蕴的温润灵动。
![]()
若仅以“理工名校”形容交大,未免失之片面。休憩室内,名人书画悬于素壁,《书画交大》《诗书交大》等典籍静立书架。指尖轻抚书页,墨香与纸香交织,竟教人一时恍惚:究竟是身处实验室,还是文人雅舍?原来这座培育了无数科技成果的学府,始终深谙“理工为骨,人文为魂”之理——恰如徐光宪先生,既能在稀土世界开天辟地,亦能以诗词寄托赤子衷情。
今天早间散步,偶与交大常州校友会会长戴云徽先生相遇,说起徐光宪和高晓霞校友他充满着敬意。
![]()
更期待后续的校园之旅,亦盼望着《霞光颂》话剧的上演。这部为纪念建校130周年创作的剧目,必将一代代交大人的理想与坚守,化作舞台上的绚烂霞光。而如徐光宪先生一般的学者们,以一生诠释的科学精神,早已渗入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成为滋养后学的雨露,亦化作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道路上,最深厚的精神基石。
![]()
![]()
![]()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信息早报》社员党委书记、总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