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冲突的焦点正悄然从红军城北部向德鲁日基夫卡转移。据多方报道(含地理定位影像与前线部队动态),俄军在德鲁日基夫卡南部集结了第177里海海军陆战团、第336/40/61海军陆战旅共4个旅级单位,却未支援红军城北部的突出部防御,反而对德鲁日基夫卡展开大规模火力准备——过去两周内,该区域记录到密集的快速炮击与航空炸弹轰炸,地图标记的轰炸点几乎覆盖了乌军防线全线。这一反常部署引发军事观察家热议:俄军是否在通过“佯攻突出部、实取德鲁日基夫卡”的战术,试图打开顿巴斯战场的新局面?
![]()
从战术逻辑看,俄军的选择颇具深意。其一,地理优势显著:德鲁日基夫卡位于高地南麓,俄军若从南部推进,可形成“居高临下”的攻势,直接威胁康斯坦丁诺夫卡与沙霍夫的乌军补给线(如图中黄色区域所示)。其二,乌军防线出现漏洞——此前乌军集中兵力反攻红军城北部突出部,但近日反攻趋于平静,甚至抽调第三亚述突击旅增援库皮扬斯克,导致德鲁日基夫卡方向防御力量薄弱。俄军4个旅的生力军完成战役展开后,目标显然不止于巩固突出部,而是瞄准了德鲁日基夫卡这一战略要地。若俄军成功控制该市,不仅可切断乌军东线补给,还能为后续向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双子城推进创造条件。
然而,俄军的行动并非无懈可击。乌军虽在红军城北部反攻受挫,但并未放弃德鲁日基夫卡的防御。据前线视频显示,乌军无人机持续侦察俄军动向,并在城区周边布置了多层防线。更关键的是,德鲁日基夫卡城区建筑密集,俄军若强行攻城,可能重蹈卡缅斯克的覆辙——此前俄军在卡缅斯克因巷战陷入僵局,最终被迫调整战术。此次俄军是否已制定针对性方案(如使用温压弹清剿建筑工事、分割包围乌军据点),将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
![]()
扎波罗热:俄乌“绞肉机”里的拉锯与消耗
与德鲁日基夫卡的“战术伏笔”不同,扎波罗热方向的战斗更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绞肉机”。据前线报道,俄军已攻入斯捷潘诺戈尔斯克核心区,并向东翼的胡利亚伊波尔推进,试图扩大控制区;而乌军则试图反攻普里莫尔斯克,夺回失地。双方在斯捷潘诺戈尔斯克的争夺堪称“寸土必争”——乌军突击队在多管火箭炮与FPV无人机的掩护下多次发起冲锋,但均被俄军击退;俄军伞兵虽推进至定居点中心,却因建筑密集陷入“千层蛋糕”式的阵地战:敌我防线交错,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都可能成为争夺焦点。
![]()
这种拉锯战的背后,是双方对扎波罗热战略价值的深刻认知。对俄军而言,控制扎波罗热可打通从顿巴斯到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巩固“新俄罗斯”控制区;对乌军来说,守住扎波罗热则能阻止俄军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推进,保护乌克兰中部工业区。因此,双方均投入了大量资源:俄军动用了伞兵精锐与温压弹等重武器,乌军则依赖西方提供的火箭炮与无人机进行远程打击。但问题在于,这种高强度的消耗战对双方均为沉重负担——俄军需持续补充兵员与弹药,乌军则面临西方军援延迟的风险(近期美国对乌援助法案受阻,欧洲国家武器库存见底)。若战局长期僵持,扎波罗热可能成为压垮某一方战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
红军城:俄军的“拳头”与乌军的“顾此失彼”
在红军城方向,俄军的攻势正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根据乌克兰方面发布的视频(坐标48.263410, 37.174213),俄军已从特罗扬达一侧控制通往尤日内小区的入口,乌军无人机虽持续抵抗,却无力扭转局势。更令乌军头疼的是俄军的“两翼包抄”:东翼,俄军在米尔诺格勒附近集结预备队,准备发起城区进攻;西翼,突击部队突破防线直插西城区,并迅速站稳脚跟。这一战术堪称“教科书级”的包围战——俄军通过打通后勤线、扩展进攻“拳头”、拉平前线,为大规模部队展开创造了条件;而乌军因兵力分散,不得不陷入“东救西、西救东”的被动局面。
![]()
从战场态势看,俄军在红军城的胜利已初现端倪。其一,后勤优势明显:俄军控制了通往城区的多条主干道,可源源不断输送补给与增援;其二,战术灵活:突击渗透小组直接冲入此前无战况的西城区,打乱乌军防御部署;其三,士气对比:乌军因连续失利(如阿夫迪夫卡、马林卡)士气低落,而俄军通过快速推进重振了进攻势头。若俄军能在未来一周内巩固西城区控制权,并向城区中心推进,红军城可能重演巴赫穆特的结局——乌军被迫撤离,俄军宣布“解放”该市。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