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人最盼风调雨顺。
![]()
可接下来7天,河北、山东等华北主粮区要下连阴雨。气象台说,累计雨量50到120毫米,局地大暴雨。眼下正是玉米灌浆、花生饱果的节骨眼。
老周头蹲田埂上直叹气:“去年这时候一场雨,地里倒了半坡玉米。”李婶子翻出晒了半月的玉米种:“要是雨大,刚播的小麦该烂芽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村东头张叔家的旱田,土硬得能硌脚:“这雨下透了,省得挑水浇地。
”但种了30年地的王技术员直摇头:“灌浆期玉米秆脆,暴雨加风,倒伏风险高。”去年同时候的降雨,让华北3市玉米倒伏面积超15万亩,减产一成多。更愁人的是村里的老把式们。
![]()
68岁的赵大爷,腰伤犯了连锄头都扛不动:“要是雨急,自家3亩地咋收?”村主任说,镇里准备了10台收割机,可老人们怕机器贵,总舍不得用。“政策说农机有补贴,可咱老胳膊老腿的,哪懂咋申请?
”赵大爷直搓手。县农业局的数据更扎心:60岁以上种粮户占比超40%,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弱两成。
这雨到底是救星还是麻烦?有人算过账:如果雨势平缓,能让秋粮增产5%;要是暴雨加风,可能减产8%。关键看啥?
一是雨强,二是防风,三是抢收速度。村头大喇叭喊了:“未来3天有小雨,抓紧把田边沟清了!
”可老人们嘀咕:“清沟要挖半天,家里就我和老伴,哪有力气?”这时候,就看出村集体的作用了。邻村的做法值得学:组织年轻人帮着清沟,一天能顾20户。
![]()
“都是一个村的,帮把力应该的。”27岁的小吴抹把汗,“我爷也种着地呢。
”农谚说“处暑雨甜,白露雨苦”,这雨来得正是处暑后。甜不甜、苦不苦,就看准备到不到位。
县农业专家提醒:“老把式们别慌,提前把玉米叶打掉两片,能降低倒伏风险。
”可李奶奶听不懂:“打叶子?那玉米不就不长了?”这时候,就需要年轻人多回村看看。
教爸妈用手机查天气预报,帮着联系农机,比打钱更实在。说到底,天气是自然的,应对是人为的。你家地里的庄稼,准备好接这雨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家秋粮最怕啥天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